Page 332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332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 /2017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消除 “大班额” 对策与思考
中共清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唐 樾
为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特对清镇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状及消除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大班额”的必要性
一是 “大班额”存在潜在安全隐患。教学空间和教学基础设施有严格的设计标准。班额过大
会导致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学生活动空间受限,公共环境承载能力负担加重,易引起拥挤伤人等
事件发生,在课间活动、上学放学、餐饮住宿等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二是 “大班额”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班额过大,降低了人均教育资源占有率,教室内的二氧
化碳含量、通风采光、视听效果等方面都不能达标,易导致学生头晕、头疼、记忆力下降等现
象,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一旦遇到传染病暴发,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三是 “大班额”制约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在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班
额过大,教师精力不能顾及,导致部分学生的受关注度和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降低,课堂管理
和教学进度难以协调,学生的困惑无法及时释疑、不正确的思想无法及时纠正、偏差的行为无法
及时制止,严重制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大班额”产生原因分析
其一,教学质量需求与教育资源不匹配。校际间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模式、师资水平
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校在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资
源建设不匹配是导致大班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区域经济发展刺激教育资源需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
城镇集中,加之各大中型企业陆续入驻,城区、集镇中心教育资源压力倍增。教学基础设施有
限,承载空间不足,是导致 “大班额”产生的重要因素。
其三,教育投入适应教学需求需要缓冲。近年,从中央到省市都加大了优质教育均衡推进力
度,扩大了办学规模和教育投入,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就当前而言,教
育供给和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突出矛盾,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情况下,为了保障群众受教育基
本权利,不得不以 “大班额”作为过渡缓冲。
三、清镇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现状
清镇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89所。其中,小学 74所 (民办 5所),班级 948个,学生
36839人,平均班额 39人;初中 15所 (民办 2所),班级 355个,学生 16683人,平均班额
47人。
· 2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