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8 -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308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 2016
色民居客栈、特色餐饮、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海口仙湖古镇和广龙、立昌等旅游
小镇规划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镇村,引导农家乐向乡
村旅游度假转变,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把乡村旅游打造成惠农富农的新兴产业。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形势下澄江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以保护抚仙湖为重,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澄江讲农业、讲农村,前提是抚仙湖保护,只要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的持续增
收,就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澄江当前情况来看,农业供给侧需求在整
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上,要以抚仙湖保护的需求导向来加大我们对产业发展的力
度。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整个澄江坝区乃至山区,由于农业比重效益,导致我们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履相当艰难。如何把有利于抚仙湖保护的优质产业作为我们发展的导
向,在节水、控肥、减肥上做好文章,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的大水大肥生产方式,建设生产性
湿地,大力发展蓝莓、荷藕、景观苗木等低污染特色观光种植业,变污染前端为治理前沿,
重点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寻求规模效应两方面来开展工作。压实街镇责任,从引导群众主
动调整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两方面,加快以抚仙湖保护为重点的产业结构。二要进一步扩大
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目前澄江的蓝莓、生态荷藕、景观苗木的品牌效益不强,品牌附加值出
不来,在品牌的塑造和打响方面,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投入更多的精力,把品牌树起
来,不能把政府该承担的责任,更多的交由企业承担。三要全面提高森林覆盖率。把加大植
被恢复力度,做好抚仙湖保护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农旅结合的基础上,向林旅
结合发展,在生态恢复的同时把旅游发展起来,以10.35万亩径流区植被恢复为中心,向更高
层次的生态旅游要经济效益。四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采用合作社经营模式或者是集
中林地建设,通过一定规模的流转土地让产业增效,要加大土地流转程度,把土地更多的流
转到企业或者政府手上,包括湖滨缓冲带、路域环境整治等,通过土地规模流转来加快产业
结构调整、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三产劳动力转移。
(二)抢抓资源优势,做强做亮农旅结合
澄江的区位优势、旅游优势、人文优势、旅游发展态势决定讲澄江的农业、农村发展
必不得不讲旅游,讲澄江的农业、农村发展必须讲一、二、三产融合,这是相辅相成、相得
益彰的关系。就农业讲农业行不通,澄江的农业发展要和生态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土地增
值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土地发挥效益的空间是无限的,关键看怎么做,农民人均纯收入要
增长10%,在农村农业土地上增值空间太小,只能把土地收储起来,流转起来,通过其他产
业的嫁接,尤其是三产的植入,提高附加值。一要通过土地流转及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
精农业庄园经济。把农业庄园、庄园经济作为旅游业深度的企业运行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区以
及集散地来做,农业庄园经济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整个径流区
形成不同规模、不同体量、不同主题的农业庄园,把我们现在整个抚仙湖旅游引入农业庄园
中,从观光走向休闲。二要做大做强做精乡村旅游。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之前从事农村工
作的传统劳动力转向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在整个老城区、新城区及环湖路周边实行提质
扩容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结合农村旅游发展,做大做强澄江的
乡村旅游。围绕精品民族特色工艺品、农家乐,着力打造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把乡村旅游做大、做精。
(三)补短板促提升,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石
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收入,引领要素向农村聚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的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