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2 -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222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 2016

                  创业带头人培训,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省指标)产业发展项目,
                  有条件的贫困村至少参与1个(省指标)增收项目。
                       (五)抓好公共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对适度规模集中居住100户以
                  上的中心村或相邻几个永久保留的村庄,集中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服务载体。
                       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水网建设,加
                  大农村人饮安全、山区“五小水利”等建设力度,全面解决国家规划内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
                  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推进以建制村通油路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向农民集中居住点、
                  农业园区、农村旅游点延伸,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面。加强农村班线客运站建设,优
                  化班线线路网络,确保“路、站、运、管、安”协调发展。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
                  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实现城乡各类用点同网同价。加强广播、电视、电话、网
                  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建设,有条件的村庄采用管道下地铺设。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村村
                  有安全饮用水,通电、通路,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
                       2.…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统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按照室内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新建或改、扩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文、教、卫、社保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幼儿园、中小学校点、卫生室、综合活动室、
                  农家(社区)书屋、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社区公共管理合作社、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及电子
                  金融设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构建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村民不出
                  村、便能办成事”。
                       3.…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发展壮
                  大村集体经济。依靠对集体机动地、四荒地、林地等租赁承包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对村闲
                  置资产进行改造提高租金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制合作经济”工
                  作,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推进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探索组建以资
                  产为纽带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确保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都培育有村集体经济。
                       (六)抓好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内涵。突出乡村和民族特色,彰显山水田
                  园风光,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
                       1.…突出民族和田园特色。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古树名木及古建筑、民
                  俗文华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建设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点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保护民族语
                  言、文字、服饰、习俗等传统文化,优化院落布局,尊重生活习俗及传统模式,顺应地形、
                  植被、水体等自然因素。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弘扬农村生态文化。加
                  快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加大对传统艺术、技艺、民俗、
                  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
                  园、生态化,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展现美好田园风光。
                       2.…培育和谐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扬勤劳朴实的农村传统民风,逐步引入现代文明生活理
                  念,积极营造美丽宜居乡村文明和谐新风尚。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生态文明
                  知识的普及教育,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倡导厚养薄葬,积极推行生态节地葬法,树立
                  文明节俭丧葬新风。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
                  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坚持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178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