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3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383
政策法规
育发展10个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特 以保底价收购、现金或实物返还、土地入股、资金
色产业从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向就业增收、生态 入股、利润分成、保底分红、二次分红、二次返利
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等多种功 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开展对贫
能拓展。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 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贫制度试点,财政专项扶
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发展智慧 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水
乡村游。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推进“历史文 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
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民族传统文化生态 股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
保护区”“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馈持股贫困户。探索贫困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
村”“生态文化村”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农庄、精 户,引导贫困村将集体资源资产资金、贫困户将
品客栈、休闲庭院、农家乐、森林人家、乡村民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个人资产入股,采取委托
宿、乡村手工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以回归自 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提高资产收益,增
然、感受传统、放松身心等为调养手段的农村健康 加贫困户入股资金分红、土地租金等收入。(省农
养生业态。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建设农业 业厅、林业厅、财政厅、扶贫办、水利厅、供销合
云,加强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林 作社联合社等负责)
业大数据中心、林权交易(收储)中心建设,促进 (八)坚持走绿色生态低碳发展路子。以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 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开展种养结
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深入推进电子商务 合循环农业示范和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
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省旅游发展委、住房城 发展循环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支持农业企
乡建设厅、民族宗教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农业剩余物和废
化委、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云南农业大学等 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
负责) 排放。乡村旅游要走节能、节水、节地的发展路
(六)实行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和精准脱贫 子,杜绝违规建筑和占用耕地乱搭乱建现象,完善
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城乡规划统筹,将现代农 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产和生活垃圾实行无
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 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倡导文明旅游、低碳旅游。
合,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 实施新一轮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有序开展农村
园区等集中,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型、旅游型、商贸 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七
型、生态园林型特色城镇。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改”行动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三
行动计划,培育适宜发展的特色种养、乡村旅游、 清”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居
文化创意等产业,每个村寨形成1-2个优势产业, 环境质量。(省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发展改
让农民群众既安居又乐业。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行动 革委、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等负责)
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创意、电子商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发展与精准扶
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带动贫困群众充分参与和直 (九)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
接受益。(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 施农田水利、乡村公路、电力通信、农村物流、乡
设厅、扶贫办、农业厅、林业厅、旅游发展委、民 村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改善农村一二三
族宗教委、商务厅等负责) 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农业产业结构优
(七)创新产业链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正 化调整为导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地
确处理农业企业、工商资本和农民的利益关系,切 改造。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
实保障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产品购销、社会化服 节水改造。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乡镇和建
务、利益兜底、收益分成等环节上的农民利益。 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宽带全覆盖。统筹规划建设
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 农村物流设施,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
式,支持农业企业以合同、订单等模式与农民或农 系。加快省、州市、县、乡四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
民合作社建立稳定合理的购销关系。支持农业企业 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电子商务“双创”园区建设。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