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7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337
政策法规
地搬迁脱贫,推进生态保护脱贫,加快发展教育脱
第六节 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
贫,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探索资产收益
脱贫,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加强 以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
财政、金融、社会力量参与、科技、人才等政策对 家战略为主线,以加强与省内外周边区域和长江中
扶贫的支持,加大“挂包帮”和驻村扶贫、精准脱 下游地区合作为重点,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努
贫动态管理、扶贫资金监管等工作力度,强化领导 力构建沿长江省(区、市)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
责任,严格考核督查,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确 通往沿长江省(区、市)的双向大走廊,开创经济
保到2019年经济带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乡和贫 带开放合作新局面。
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稳定实 一、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现“两不愁、三保障”。 拓宽国际合作空间。充分发挥经济带面向南
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 亚东南亚、肩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区位优势,主动
坚持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 对接长三角和沿江开放型经济发展,在更大范围更
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实施民族 高层面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
团结进步“十大工程”,以团结促发展,以发展促 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中国东盟
团结。加大少数民族工作力度,积极弘扬和传承民 自贸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开
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进民族宗教关 拓南亚东南亚市场。
系和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相互 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围
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继续实施“十县百 绕电力、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建材、轻工及物
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行动,打造一批民居有特 流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和境外
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 产能合作基地。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建设
进步示范村镇,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境外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园区开发等项目。积极
全力加快维西、玉龙、宁蒗、禄劝等民族自治县经 参与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老挝磨丁经济开发专
济社会发展,把迪庆州建设成为全国藏区民族团结 区、缅甸皎漂经济特区等建设。大力发展海外工程
进步示范州,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 承包和劳务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局面。 和地区的境外展会、论坛,深化金融、信息、科技
四、统筹推进社会事业 和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 二、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盖。健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适当降低社 推进与省外区域协作。加大与长三角、珠三
会保险费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 角区域经济合作力度,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在沿江产
善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金标准动态调 业、生态环保、扶贫开发等方面合作。主动衔接四
整及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和物价上涨挂钩联动 川、贵州及重庆周边地区,全面参与成渝经济圈合
机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 作。加强水富港与四川宜宾港、重庆果园港联合运
动计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普 营合作,推进华坪、永仁、元谋、宾川与四川攀西
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强职 地区合作。完善滇渝和滇川黔经济合作、沪滇对口
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昭通学院、云南大学旅 帮扶机制,加快产业转移与承接,共建内河港口和
游文化学院等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 产业园区。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
务水平。实施卫生计生“六大工程”,加大医疗卫 强化与省内区域协调发展。依托沿江高速跨
生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以全科 省大通道、丽江区域性旅游枢纽机场、水富港建
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发展远程医 设,加强同省内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主动融入滇
疗,引导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农村流 中城市群、滇西城镇群、滇东北城镇群、滇西北城
动。完善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实施民族文化“双 镇群发展,积极承接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转移,加
百”工程、“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少数民族 强与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开展
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等工程,支持开展民族节庆、文 合作。
化和体育活动。 增强经济带内协调合作能力。加强经济带内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