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6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336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流通业等领域,布局一批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                             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
              性产业集群。                                            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
                                                                的落户限制。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
                          第四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
                                                                镇常住人口,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
                  按照“沿江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                           覆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实施
              地制宜”的思路,坚持“人本、集约、智慧、绿                             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
              色”理念,突出山水、沿江、多民族特色,优化                             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
              城镇布局和形态,促进城镇协调发展,推进美丽                             挂钩政策。
              宜居乡村建设,形成集约高效、结构合理的城乡发                                 五、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展格局。                                                   加快美丽宜居乡村重点建设村和示范点建
                  一、完善沿江城镇体系                                    设,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
                  重点推进滇东北和滇西北城镇群建设,充分                           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深入实施农村
              发挥昭阳、古城、香格里拉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                            “水、电、路、气”“两污”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
              用,加快昭(阳)鲁(甸)、古(城)玉(龙)、                            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
              武(定)禄(劝)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服务                            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功能。培育发展会泽、东川、宾川、水富、永善等                            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
              重点县城,打造巧家、绥江等滨水县城,合理发展                            入。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
              其他特色县城。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农业型、工业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
              型、旅游型、商贸型、水岸型、生态园林型等特色
                                                                            第五节 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镇,增强特色小镇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形成以“两群、三城、多点”为主体构架的新型城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推进片区脱
              镇化体系。                                             贫攻坚,推进民族进步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社会
                  二、提升城镇功能完善城市规划,推进“多                           各项事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规合一”                                                   一、推进片区脱贫攻坚
                  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优化                                聚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
              街区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造城市地下                            区,以整村、整乡、整县、整族为单元,促进经济
              管网,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                            带整体脱贫。推进滇西边境、乌蒙山、迪庆藏区3
              和综合承载能力,合理引导人口和生产力向城镇聚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脱贫攻坚,改善区域生
              集。推进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                            产生活环境。探索革命老区红色民生、红色文化、
              市建设,提高城市内在品质。实施“宽带中国”和                            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四位一体”的开发新模式,
              “互联网+”城市计划,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                            推进“红色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加快11个革命
              服务水平。                                             老区县(区)、7个革命老区乡(镇)综合发展,
                  三、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全面实现如期脱贫。继续推进宁蒗脱贫攻坚工程,
                  科学规划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推动以城聚                           实施整族帮扶,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建制村脱贫步
              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统筹推进城镇基础设施                            伐。选取跨乡镇、跨县域的小片区,采取扶贫“大
              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对产业发展的承载                            会战”和结对帮扶、集团帮扶等新模式,促进小片
              和集聚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                            区整体脱贫。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好村庄布局和建
              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                            设规划,继续实施整乡、整村扶贫。
              格局。完善产业园区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人                                 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口集聚功能,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                                 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目标,瞄准建档立
              济向综合型城镇经济转型。                                      卡贫困人口,因乡因族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做到
                  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                           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积
              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允许农                            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加强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易


            29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