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中共禄劝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85
重要文件
建设,可以建设低层联体式和单户独院式住宅,住宅楼层不超过 4 层,建筑高度和层高不得超
过规划批准的高度,建筑面积按不超过 300 平方米执行;政府划拨、公开竞拍、留地安置等取
得的国有土地按照规划核定条件进行建设;享受国家补助政策的农村住宅建设,必须按照享受
政策的规定建房要求进行建设,未满足限制要求的,不得享受国家补助。
(二)推进新房新村建设
1. 实施农房改造。推进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2016 年实施 6362
户,到 2020 年,力争实施 48244 户。按照新房新村的要求,促进农村建筑与乡土文化、自然
生态相协调,按照“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地、节能、
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推广传统建筑工艺和材料与新型抗震夯土、钢结构等新工艺相结
合的经济实用技术。以县为单元,加快编制县域特色民居设计方案及通用图集,有计划开展
推广使用工作。
2. 推进中心村培育。采取宅基地整理置换、村庄撤并等,推进村落整合和民居点缩减,引
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把中心村作为各类涉农项目集中整合投入的重点和产业开发建设
的洼地,倾斜扶持,重点打造,提升中心村的辐射带动效应。实施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建设,
创建一批“规划设计一流、质量安全到位、风貌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设施配套就位”的
规划建设示范村。加强村庄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和通信设施抗
灾保障能力以及火灾防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及山洪灾害信息平台建设。
到 2020 年,中心村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水平明显提升。
3. 突出文化田园特色。对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古树名木及古建筑和民族文化、民俗风情
的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建立信息数据库。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方针,编制历史文化村落及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保护民族语言、文字、
服饰、习俗等传统文化,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弘扬农村生态文化。加快
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文化的抢救挖掘,加大对传统艺术、技艺、民俗、人文典故、地
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实现保护保全与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同步推进,
彰显地方美丽宜居乡村特色。在保护优先前提下,进行科学有序的商业利用,适度发展乡村文
化休闲旅游业,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4.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6 年启动全县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推
进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建设,全县规划布点村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 95.8%。加快改善村
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通过补助水泥、沙石料成本,群众投工投劳,实现主要道路硬化亮化,
支次道路铺设硬化到户。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
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完善电网布局,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加强广播、
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物流、快递等公共设施建设,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
统筹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信、气象等公
共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林)地改造、农村土
地整治等工程,提高农地质量和耕作水平,保护好基本农田。
(三)强化产业强村支撑
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发展高
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增加市场紧缺、更加契合消费者需
求的农产品供给,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和经营。因地制宜推
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林下经济等综合种养技术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