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45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闯出九条新路子的要求,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明显突
破。全面扩大提高开放,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
50%以上。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森林覆盖
率达到45%以上,“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形成。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后五年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扭住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不放松,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
坚持“新型城市、特色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同步推进,加快形成以大中小城市为龙
头、特色小城镇为支撑、新型农村社区为补充的毕节特色城镇化建设体系,城镇化率达到40%
以上。按照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旅游”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着力优化“一带两
翼”城市空间布局,编制完成全市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市及6个县城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
细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牢固树立“全域毕节”的理念,在加快建设毕节中心城市发展
的同时,高度重视各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双山、德溪、碧海、金龙等12新区建设。加快形成黔
西、七星关—大方、赫章、威宁城市带,倾力打造金沙、百里杜鹃和织金、纳雍两翼城镇群,
一城带动,多城联动,一点发展,多点呼应,尽快形成连接成渝、黔中、滇中三大经济区极具
发展潜力的黔西北城市群。精心打造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生态良
好的特色小城镇。全面推进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五园新村”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五园新村”建设要求,农村不断向城镇转化,农民不断向市民转
变,城市具有乡村风格,乡村具有城市品位,乡村与城市一样美好。
大力实施城市路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城市功能服务设施与街道整治等工
程,在5年内基本建成中心城市“一环二横三纵”城市骨干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和各
县城的公园、公厕、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城区
主要道路油化(硬化)率、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达到100%。积极争
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积极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努
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紧紧扭住建设新兴工业城市的目标不放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巩固和
提升煤炭、电力、建材、“两烟”、白酒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
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拓宽产业幅,拉长产业链,推动工业经济
加快转型、做大做强,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全省重要的
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力争到2016
年,煤炭年产量达到1.5亿吨、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400万千瓦以上、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
500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白酒产量突破10万千升。
4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