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43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理配置教育资源,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基本建成双

            山新区教育城。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充分运用市外优质教育资源,主动争取更大范围内开
            展“携手试验区、助推教育兴”结对帮扶工作,共同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组织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在全体市民中开展“奉献试验区、建设新毕节”和
            “五心”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市民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切实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深入组织实施“八大科技工程”和“六大
            科技行动计划”,进一步做好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围绕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

            实施集成攻关,有效组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各类人才配套引进和教育培养力度,建立完
            善吸引人才的政策制度体系,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五)扎实推进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精心打造
            “四大文化品牌”,大力实施“十大文化工程”。增强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

            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提升我市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发展创新,推广我市在谋划制作电视
            剧《奢香夫人》中创造的“拍一部剧、建一座城、兴一个产业、宣传一个地方”的经验,深入
            挖掘市域内优秀历史文化、优秀历史人物资源,总结提炼、宣传推介诞生于我市的“同心”

            品牌,倾力打造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传承优秀民族文
            化,鼓励文化生产,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县

            (区)都要规划建设影剧院、图书馆、体育馆(场)、博物馆、科技馆等文体设施,每个乡镇
            和村都要规划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
            化产业园区,积极支持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大力推动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化创意等产业发

            展,延长文化产业链,提升文化附加值。力争用五年时间使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
            以上。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举
            措,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体制,实现以稳定促发
            展,以和谐促跨越。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体

            系。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决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收集研判分
            析、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公共安全预警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视频接访”等创

            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五大机制”,大力实施“六民工程”,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着力
            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问题。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活动,做好群众工作,

            大力推进“和谐四区”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网络虚拟社会以
            及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全面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信息化

            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深化“平安毕节”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4192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