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21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黔西化屋花坡节 化屋,位于鸭池河上游的笋子岩下,依山傍水,居住着近4000名苗族同
胞。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初九、十五、十六、二月二十,化屋苗族同胞都要聚集在岩头上,或
是水头寨的河滩上,欢度花坡节。届时,附近乡民以及毗邻的清镇、织金苗族同胞均赶来赴
会。花坡节盛会少则四五千人,多时近万人。跳花坡前3天,花坡节主持人带领苗族青年十数
人,上山砍来常青树,剥去下段树皮,保留树冠枝叶,上挂珍贵物品及红绸一条,栽在花坡
上。主持人放响3炮,芦笙手吹响芦笙,青年们围着花树跳起芦笙舞,几曲之后,共饮栽花酒。
花坡节清晨,主持人先到花坡上生火,于花坡四周路口摆上迎宾酒。之后,连放几十响礼炮,
宣告花坡节准备就绪,欢迎众亲友宾客入场跳花。炮声响过,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同胞,身着
节日盛装,喜笑颜开进入花场。芦笙手们吹响芦笙,苗族青年们踩着芦笙节奏围着花树跳起欢
快的芦笙舞。围观的苗家姑娘先是美目流盼,羞态可掬,继而情不自禁,你推我攘,加入跳舞
队列,翩翩起舞。跳完一曲,再跳一曲,直至大阳偏西,欢歌曼舞止息,跳坡活动转入摘花夺
彩,一个个苗族青年身不贴杆爬上花树,在树冠摘得一样物品,而后头朝下双脚朝天顺杆而
下,动作敏捷,表演惊险,精彩之处,博得观众阵阵喝彩。落日余晖之中,人们散出花坡后,
花坡主持人带领一群青年,吹起芦笙跳起舞,将花树送到村寨里有美德的人家,祝福这家人的
生活像花树一样美好。
岁首串寨节 是织金县、六枝特区毗邻地带18个苗族村寨青年男女游方聚会、谈情说爱的
节日。节日从阴历正月初四到十五。按传统习俗,每年岁末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每寨分别
推出两名承头人,筹备岁首节有关事宜。18寨中凡有年轻姑娘的人家,均须按姑娘人头每人凑
煤百斤,以作节日期间煮饭和取暖之用。凑糯米10斤,酿成甜酒;另凑米和蔬菜若干,并选择
一幢宽敞房舍,作青年男女聚会场所。正月初四,各村寨的苗族青年成群结队,开始串寨。白
天,男女青年一起到山上游玩,吹奏擀冉(三眼箫),以曲传情。如若有钟情之人,则可自由
离开群体单独去谈情说爱。夜间,则齐聚选定房舍,对唱情歌,情浓兴酣之夜,竟至达旦通
宵。次日下午,青年们上别的寨子串寨。姑娘们送走一批串寨客人,又迎来一批串寨客人,在
交往中互相挑选意中人。在串寨期间,姑娘们全都留在本村待客,男青年们则在18个寨子中穿
梭往来,串寨游玩。
大方牛场花坡 为清道光年间当地名士傅跃廷所创。自兹以来,时有盛衰,然从未间断。
1980年,大方县民委、县文化局和马场区公所共同出资在花坡中央修筑花台,花坡盛会更胜昔
年。跳花坡节为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届时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从大方、织
金、纳雍、赫章、水城、毕节、黔西、威宁、金沙、关岭等县以及四川古蔺县等地赶来。附近
的各族群众也赶来观光祝福,多的年份达4万~5万人,少时亦不下2万人。是时,花坡中央栽
有高两丈余的花树,树冠挂红绳、红鸡蛋,喻抬头见喜,康乐吉祥。跳花坡为苗族青年男女提
供交谊和谈情说爱的场所。花场上,苗家青年吹起芦笙围着花树跳起芦笙舞,苗家姑娘成群结
伴,轻舒歌喉,婉转唱歌;还有三五成群的苗家青年男女散在花场各处,情意绵绵,倾吐心
曲;两情相投者,则双双对对,在花伞的遮护下,互诉衷情。整个花场上,万头攒动,处处欢
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
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