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5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最薄的双曲拱坝,是国内第一座开工修建的抛物线拱坝。
5.浆砌石拱坝技术改进。地区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多年对浆砌石拱坝工程技术作以下研究
改进。(1)突破拱坝设计的一些常规,在通常情况下,河谷宽比要求不大于7,三岔河及宴家
沟拱坝都大于7,大方县对江拱坝达9.3,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坝建成后均安全运行。河谷地段
要求两岸地形对称,地基基础完整,岩性均一,耐风化。地形复杂,且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
难达到要求。设计施工采取多种应变技术措施,克服地形造成的困难。红卫单曲拱坝,基础为
白云岩,岩层夹有泥质岩、碳质岩,为典型的软弱岩基与不对称地基,采取深挖、深嵌、加大
垫座、扩大拱端和灌浆技术处理。花滩河双曲拱坝,河床基础为白云岩,有两个深潭和两条断
层贯穿其间,采用深挖回填堵截和砼管柱桩,高压喷灌、帷幕灌浆相结合技术处理坝基。两拱
坝建成后均安全运行。(2)防渗体型式多样,主要有砼面板、砼沁墙、镶面料石勾缝等,过狮
河和宋家沟两处拱坝建成后,坝身背面基本无渗漏,无浸润。(3)推广坝顶溢洪方式,克服狭
谷地形溢洪道布置困难。(4)拱坝设计中的应力分析,20世纪70年代多用纯拱法,人工计算;
80年代改用拱冠梁法,电子计算,提高应力分析的精度和效力。(5)逐步改善施工手段,机械
化、半机械化施工逐渐增多,工期缩短、工程质量提高。
6.病险库处理技术。1988年,地区水电局组织对小(二)型水库鉴定,有病险库67座,占小
(二)型水库的40%,其中土坝坝基、坝肩、坝身漏水造成病险库的居多。1980年前,通常采
用黏土斜墙和加设黏土铺盖技术处理土坝漏水。80年代采用塑料膜处理坝身漏水、灌浆处理坝
基漏水新技术。1989年,地区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的《木蓑衣水库岩溶渗漏及坝基稳定分析处
理》,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991年,织金县红阳水库配套工程指挥部完成的《红阳水库大坝
塑料薄膜防渗设计与施工》,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7.毕节地区水库工程图集。1994~1996年,地区水电局将20世纪50年代至1996年建成的154
处小(二)型以上的水库资料汇编成册,为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水利科研,提供
参考借鉴,为制定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维修配套计划及利学调度提供依据。1997年获地区
科技进步四等奖。
渠道工程技术 1.威宁县新华水库渠工程设计。1982~1983年,地区水电勘测设计队,在原
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修正方案,采用后寨、出水三座大型倒虹管及在中水建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
薄壳渡槽,缩短干渠25千米,避开不利地形和条件,解决因跨云南省境需征用土地的问题。在
技术上,采用4种衬砌形式,提高渠道利用系数,缩短工期1年,节省投资16万元,保证渠尾少
数民族用水。1984年4月,被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评为优秀设计项目。1985年获地区科技
进步三等奖。
2.渠道防渗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期,地区水电局开始渠道防渗研究,1986~1990年,贵省
州水电厅将渠道防渗列为水利科技攻关项目,地、县水利单位加强此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
得较好效果。箐河水库渠道,防渗前后,千米渗漏损失由11.2%降为0.84%;移山水库渠道渗漏
损失从7.2%降为1.6%。使用7种渠道防渗技术,其中地区水电部门试验成功的低标号砼防渗技
术,造价低,强度高,耐久性和抗渗性都达到设计要求。地区水电局完成的《贵州省岩溶地区
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