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455
第二十一篇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试验区
8.织金县实施小额信贷抑制返贫试验。主要试验内容为:以贫困户为对象,扶贫资金直接到
户;实行短期、小额放贷,对象以种养业为主、妇女为主;采用小组联保、整贷零还的办法。
9.赫章县种植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喂养畜禽试验。主要试验内容为:种植鲁梅克斯k-1杂交
酸模,用其鲜草作为饲喂猪、牛、羊、鸡、鸭、鹅等主要畜禽的青饲料;进行饲喂对比试验,
科学评价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鲜草的营养价值,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0.威宁县中海村生态农业小区建设试验。
2001年12月,地委、行署制定《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十五”总体试验方
案》,明确提出“十五”期间全区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
1.建立有序、统一的试验区工作综合决策和运行机制,建立有权威、讲效益的扶贫开发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引导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向能
源、畜牧、绿色、旅游产业集聚,促进规模效益,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
2.探索依托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健全完善国民经济体系。通
过开发特色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带动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合理的农、林、牧、渔、乡镇企业协调发展格局。探索扶贫
到村、到户的有效投资方式和开发形式,引导和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开发扶贫相结合的试验,大力开发标准化农产品和名
特优新产品。
4.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主要乡镇为重点,通
过相应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激励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
5.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生态建设重点,对小流域实行综合治理,进行生态农
业小区试验,探索生态建设工程与田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6.创新科技推广体制,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全程农技服务体系与农户相结合的
利益共同体,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7.建立、健全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推进农村计划
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
结合,与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2001~2005年,全区共批准实施9个试验课题:
1.毕节市撒拉溪镇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验。主要内容为: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小
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功能;改革和完善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建
立有效的投资受益机制,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方
法;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小城镇为载体,搞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
设,大力发展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发展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多
种形式的产业化组织,把小城镇建成连接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基地。
2.黔西县种草养畜增加农民收入试验课题。主要内容为:建立有序、统一的运行机制,引导
人、财、物向种草养畜集中,促进全县畜牧养殖从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以乡镇为单位,
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