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104
要指标、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主要指标、全部乡及乡以上独
立核算工业企业按利润总额分组主要指标、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主要指标、全部工业企业单位数和现价工业总产量、分月工业总产量、大型工业企业实物量指
标。1992年3月6日,省贯彻国家统计局《改进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的实施方案》,按月计算
工业增加值,用于评价和考核工业生产最终成果及发展速度;建立工业销售产值月度统计,用
于反映工业产品销售的规模与速度;建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和主要经济指标月度
统计制度,评价考核各地的工业经济效益,采用工业销售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工业成本利润
率、工业净产值、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指标;相应修正和调整现行定期统
计报表制度中有关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等统计报表。是年,国家统计局制定新的统计报
表制度,自1993年统计年报和1994年定期统计报表开始实施。新的工业统计基层报表包括:工
业生产、销售总量及主要产品产量月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和销
售产值半年报、主要工业产品实物量销售与库存季报。1995年,工业统计年报以工业普查办布
置的报表为准。1996年,工业定期统计报表作如下修订:①工业生产、销售总量及主要产品产
量月报指标不变,产值指标均按工业普查方案规定计算,中间投入指标按不含进项税额计算。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包括增值税净额。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和大中型企业季报有关指标
变动为“利润总额”后增“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后增“负债总计”。修订
1996年基层工业统计年报和1997年基层定期统计报表制度:①“附营工业单位生产情况”表改
为“工业产业活动单位生产情况”表,表式不变;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头增“隶属
关系代码”,统计范围扩大为全部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和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乡及乡以上独
立核算非国有工业企业填报。修订1996年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和1997年综合定期统计报表制度:
①试编工业生产指数,按年报和月报分别制订使用的产品目录。②根据基层表变动情况相应修
改综合报表。在宾栏“国有经济”和“国有亏损企业”项下增“按隶属关系分组”和“按主管
部门”分组,列为综合目录。③取消“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半年报。1998年,
年报除原定部分企业资料外,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要求从1999年起上报部分企业的基层资
料,年报统计包括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基层表取消B102-2表、B108表;将“工业企
业能源购进、取消及库存”年报和“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半年报纳入工
业基层报表制度。综合表取消原B301表、B306表、B308表、B309表、B312表、B307-1表;增加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两
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提前到月后14日上报。10月14日,行署下发《关于开展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调查的通知》,地区统计局制定抽样调查方案,调查全地区:①县及县
以上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②乡及乡以下年销售收入100~500万元非国有企业;③100
万元以下工业产值最大的9个乡镇。其余工业企业以乡镇为样本,全地区抽样调查41个乡镇。县
及县以上500万元以上企业和乡及乡以下100~500万元企业填B202一表,乡及乡以下100万元以
下企业填B202-2表。由调查单位逐月填报,按季上报。数据由各县负责录入、审核,于3、6、
9、12月之15日报地区统计局。地区统计局按方案要求推算,在季后5日内提供使用。自2000年
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