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100
算)取消了1982年按经济类型分组的指标,除要求省一级计算上报外,有条件的县也可进行试
算,以便取得经验,逐步过渡到由县计算。用分配法计算的农业净产值表式仅供参考不作上报
任务。农业净产值附表农业物资消耗计算表除要求用生产法进行分项目计算外,还要求用生产
法进行分部门的计算。除上述农业统计年报外,国家统计局还制发了1983年县(市)农业经济
卡片,该表由县、市填写,经省统计局审核后,装订成册报国家统计局。1984年为适应农村经
济形式的新变化,全面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对农村社会总产值按现价进
行计算。为了全面观察农村经济的收入分配和效益情况,制发了《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和效益计
算方案》,设农村经济总收入、其中出售产品收入、各项费用、纯收入、农村经济内部积累、
农村固定资产原值、农村劳动力、平均每个劳动力提供的总收入等27个指标。计算范围包括乡
(社)村(队)企业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队和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统一经营的(含集
体承包),新经济联合体经营的,农民家庭经营的4个部分。1989年将《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和效
益》中的新经济联合体指标改为联户企业。改进计算方法和统计标准:修改农村固定资产计价
标准,从1989年年报开始,将现行农村固定资产计价标准由30元改为50元以上(含50元),使
用年限为两年以上。1990年对部分表名进行了细分,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商品产值(一)(二)
分为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计算表、农业商品产值;农业净产值(附物耗计算表)分为农业
净产值、农业物资消耗分项目计算表、农业物资消耗分部门计算表。新增“沿海开放县和农副
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县农村社会经济卡片”和“牧业和半牧业县农村社会经济卡片”。1993年取
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1996年的总产值核算报表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表、农林牧渔业商品产
值、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2003年,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包
括了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森林采运业产值。农业中取消了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
产值,将野生林产品的采集划归林业。报表沿用到2010年。第二次农业普查后,由于部分年报
数据与普查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衔接,相应的畜
牧业产值也进行了调整。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统计。1993年起开始开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统计,制发报表《农林牧渔
业增加值》,下列总产值、中间消耗、中间物质消耗、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支出、增加
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生产补贴(一)、营业盈余10个指标;主栏按合
计、农业(合计、种植业、其他农业、其中农民家庭兼营商业性工业)、林业、牧业、渔业设
置。1999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主栏改为:合计、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2003年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主栏增加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报表沿用到2010年。
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指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和服务的价值,包括物
质产品消耗和非物质性服务消耗。物质产品消耗是指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
产品的价值,支付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以及其他物质消耗;非物质性服务消耗是指支
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为了掌握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水平及变动情况,满足农业
增加值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1993年起,对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开始进行统计,报表包
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