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97
第二十篇 经济综合管理
房屋建筑情况。凡50张病床以上乡镇卫生院,卫生部门和集体所有制卫生机构(不含军队及企
业单位卫生机构)以及其他部门所属的高、中等医(药)学院校为调查对象。同时上报49张病
床以下所有乡镇卫生院的房屋调查统计资料。
六 定期统计
经济统计 1.农村统计。农村统计包括农村基本情况统计、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农林牧
业产值统计、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统计四个部分。农村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基层组织基本
情况统计和生产条件统计两部分,统计报表均为年报。1993年以前基层组织基本情况统计和生
产条件统计是分开的,1993年以后合并为一张报表。1979年农村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包括对基层
组织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的报表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情况和对生产条件进行统计的报表耕地面积、
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农业现代化情况。其中: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情况下设农村人民公社
个数、生产大队个数、其中:知青生产大队(场)、生产队个数、其中:知青生产队(场);
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实单位数。(1)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其中:知青大队(场)。
(2)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其中:知青生产队(场);农村人民公社户数、农村人民
公社人口、农村人民公社劳动力、其中:农林牧副渔劳动力;社办工业劳动力;外出临时(合
同)工16个指标;《耕地面积》报表下设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年末耕地合计、可机耕地面积
等15个指标;《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一)(二)(三)报表下设农业机械总动力、耕
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渔业
机械、其他机械等68个指标;农业现代化情况报表下设农业机械化情况、农业电气化情况、农
用化肥施用量、农田水利情况等30个指标。1980至1982年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情况报表指标体系
基本保持原有框架,但在新的形势下,充实了新的内容。1980年在“农村人民公社劳动力”项
下增设“其中:社办工业劳动力”和“外出临时(合同)工”两个指标,另增设“农村人民公
社女劳动力”指标。1982年在“农村人民公社劳动力”项下增列“其中:建筑业劳动力”“交
通运输和邮电劳动力”“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劳动力”“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劳动力”
等指标,在“人民公社”项下分列“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数”“实行包产到户的户数”“实
行大包干的生产队数”“实行大包干的户数”4个指标。1983年将《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情况》更
名为《农村政社组织情况》。1985年将《农村政社组织情况》更名为《农村基层组织情况》,
将政社组织情况的分组指标改为农村基层组织数,下列:(1)乡政府(其中:民族乡);
(2)镇政府(其中:民族镇);(3)村民委员会;(4)村民小组。取消原表中实行联产承包
责任制情况的5个指标和社(乡)户数、人口、劳动力指标,改为乡村户数、乡村人口数、乡村
劳动力合计(一、按性别分组;二按部门分组)指标。这些统计内容一直沿用到1987年。
1988年增设:外出临时工、合同工指标。1990年,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对报表
进行了较大调整。耕地面积表增加年退耕造林面积、退耕改牧面积;减少社队基建和社员建房
占地1个指标。1993年农村基本情况统计将之前分开的农村基层组织统计和生产条件统计合并,
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