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175
第十八篇 商业 贸易 金融业
相业。1956年,各县只有1家公私合营照相馆,均拍摄黑白照片。1978年后,经营照相户增多,从
拍摄黑白照片发展到拍摄彩照、数码照相,服务项目也增加外景照,婚纱照等服务。5.饮食业。
20世纪80年代前,饮食业多经营酒菜、便饭、面点、风味小吃。20世纪80年代后,毕节饮食
服务业经营逐步向多样化、高档化、地方特色化方面发展,出现酒吧、休闲吧、商务会所等
饮食服务,饭店、酒店增设婚宴、寿宴、年夜饭、快餐、送菜上门等服务项目。具有特色的
名菜名点有:织金宫保鸡、毕节唐家汤圆、康家脆臊面、王傻子烧鸡、曾三兴牛肉;威宁荞
酥、大方臭豆腐、金沙羊肉粉;黔西、大方黄粑、糍粑、擂茶、彝族坨坨肉、小豆酸菜汤。
第七节 农资日杂 农副产品经营
一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中小农具供应 1.中小农具供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具供应多为本地匠人生产的
竹、木、铁器,主要品种有背箩、晒席、围席、簸箕、粪桶、镰刀、锄头、犁头、铧口、钉
耙、滚耙、风车、挞斗。1952年,普遍建立基层供销社,专区合作联社经省核准贷款2000万元
(旧人民币)作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资金,用其中30%安排各县基层合作社开展中小农具经营。
各县合作社按照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和保本薄利的原则,采取按计划组织生产加工
与个体手工业者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签订收购、订购等办法经营农具购销。是年,全专区基层
社加工锄头、镰刀、铧口共4.32万件供应市场。1953年,省财经委员会拨给毕节地区无偿农具贷
款14.5万元,由供销社组织农具无偿发放以解决山区农民缺乏耕作农具问题。有4.06万户贫困农
户得到农具。1954年,无偿发放农具3.24万件给贫困农户。1955年,专区合办处要求各地基层社
按:铁农具制新与修旧并重,竹木农具以农业社、生产队调剂为主,供应为辅,同时增加新式
畜力农具经营的原则经营农具。至1957年底,全专区供销社累计购进中小农具226.11万件,销售
504.95万件,协助社队调剂3万件,为农民修补农具400万件。1964年,供销社经营中小农具实行
包用、包换、包修,同时开展以旧换新业务。1965年供销社经营中小农具实行供销社加工员、
产品验收员、技术员共同检验,厂名、师傅、检验印证制度。1973年,地区及各县农资公司、
各基层社集中力量组织购进碎石锤、榔头、圆锹、十字镐、撬棍6.86万件,尖钻、炮钻5277千
克,中小农具128.77万件,是历史上购进供应最多的一年。地区及各县农资公司引进尿醛树脂
胶、环氧树脂胶粘补农具以解决农具原材料供应不足。1979年后,供销社经营农具以销定购。
1981年后,放开中小农具经营,供销社中小农具购销量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小农具经
营多为个体经营。
2.推广供应新式农具。1954年各基层供销社根据省农业厅、供销社关于推广新式农具的指
示精神,在农村推广山地犁、七步寸犁、双轮双铧犁、单轮双铧犁、打谷机、玉米脱粒机等新
式农具。由农业部门购进,作技术指导,供销合作社代营。当时,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和所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