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15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城中心大府坝中央一排房屋拆除,拓宽街道,
            铺成三合土路面。40年代,黔西县城办有两所中

            学,1所简易师范,3所小学,均未建校舍,系利
            用寺庙、书院等办学。

                 金沙县城 民国30年(1941)3月,置金沙
            县,治所设于打鼓新场。清末到民国初年,打

            鼓新场已成为川黔商品重要集散地,居于黔北、
            黔西北四大重镇之首。当时有1条由南向北长2.6
            千米的羊叉街,其间穿插大小巷道10余条。民国

            36年(1947)秋,金沙县政府组织修成治路河棠
            桥;从曹家湾修中正路抵河棠桥;修中山路抵秦
                                                                    黔西县中山乡猫山村布依族八阵图古村落
            家桥;从羊叉街至中正路与成治路交会处为中
            华路;接中华路经坳口上皮匠湾、骡马街抵秦家桥为民族路;秦家桥至小街子为光明路;从羊
            叉街口开民生路抵中正路,从中华路北开民生路抵中正路;从皮匠湾口开民权路抵中山路;将

            中正路与成治路的交会处40亩荒地辟为体育场。改万家巷为民众巷,改碓窝巷为博爱巷。新场
            街上和郊区有9井、18庙。9井:关门垭皂角井、上羊叉街四方井、下羊叉街龙井、万家巷子方

            井、碓窝井、文昌宫沙沟井、万寿宫水井、洗布塘冒沙井、水码头冒沙井。18寺庙:八景宫、
            万寿宫、川主庙、万寿寺、寿福寺、观音洞、玉皇阁、三圣宫、西文庙、高崖寺、关圣殿、龙

            王庙、药王庙、牛王庙、火神庙、文昌阁、黑神庙、观音堂。
                 织金县城 民国元年(1912),改平远州为平远县。国民3年(1914)中华民国内务部改

            平远县为织金县。城内街道无变化。民国21年(1932),县政府筹集大洋1.5万元,在城关东、
            西、北段,各修长200~280米,宽8米的砂石路面。在南关修花红长途路5500米,也为砂石路
            面。县政府增修房12间,忠烈祠1间、县立中学3间。民国23年(1934),修法院4间、参议会3

            间。民国32年(1943),修体育场,占地32亩。
                 纳雍县城 原名为大兔场,大定县辖地。建场于清嘉庆(1796~1820)年间。道光期中已

            形成街道。民国30年(1941)置纳雍县,成为纳雍县治所驻地。建县后,将主要街道建成沙石
            路面。民国34年(1945年)建大操场。民国38年(1949)前,县城不足1平方千米,人口不到
            5000,房屋9.12万平方米。民国时期,已形成东至臭水井,南抵栅子门,西到水巷子口,西北到

            黑神庙,东北到何家寨的城区。城内有1条主街,其余均是小巷。镇上有黑神庙、财神阁、山王
            庙、地母庙、文昌阁等庙宇和万寿宫、川祖庙等会馆。

                 威宁县城 民国初期,威宁县城主要街道有两条:一条由东门至西门,长1.5千米,宽2米,
            分为3段,东为胜利路,中为公园路,西为西宁路;一条从南门至北门,名威昭路,长1000余

            米,宽2米。东门有中山路,长500米,宽4米;复兴路,长200米,宽4米。另有铁匠路、赖子
            巷、洋芋巷。所有街巷除公园路铺石块,其余均为泥沙路面。民国时期,城内新建筑极少。仅
            有几家制荞酥、糕点和酿酒的作坊;有20余家经营食盐、布匹和百货的商店,铺面最大为16平



                                                                                                           165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