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125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本保持稳定。湖泊水常规监测断面有洪家渡及草海中部、杨关山3个断面。Ⅱ类水体断面1个,
Ⅲ类水体断面2个。
大气污染 1985年以来,地区环境监测站监测工业集中的毕节城区和铅锌冶炼集中的赫章
铅丰镇,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按毫克/粒立方米计,毕节:1985~1992年,二氧化硫在0.09~0.03
之间,氮氧化物在0.01~0.03;总悬浮微粒在1.16~0.15;雨水平均pH值5.3~6.6。铅丰镇:二氧化
碳0.06;氮氧化物0.06;总悬浮微粒0.72;雨水平均pH值5.3。20世纪80年代以来,硫磺、铅锌、
土焦、煤炭、生铁、烧砖等乡镇企业“三废”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土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污
染,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危害群众健康。2008年,毕节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分指数
为0.830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分指数为0.2178和0.1441,城市污染综合指数为1.3008;城区
降水pH值在5.34~8.30之间,郊区大气降水pH值在4.79~7.25之间。2011年,毕节城区可吸入颗粒
物年平均浓度为0.08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1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
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较2010年有明显改善,全年无酸雨出现。
重大污染事故 1980年12月27日,位于毕节箱子路的毕节地区供销社农药仓库,库内存放
有毒农药、除草剂等22个品种共80吨,尿素、钙镁磷肥1865吨,因紧连库房的木工房工人用火
不慎,引发火灾。火灾历时27个小时,造成毕节城区严重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达34.63万元。灾
后持续3天,含农药黑烟笼罩山城0.5~1千米内尤为严重,中毒者头痛、头昏眼花、恶心、呕吐、
喉干、胸闷、流鼻血、身上起红点、四肢无力、睡眠不好,精神不振。据调查,当天有49人中
毒入院治疗;2000人中度中毒,10天后多数人逐渐恢复;21000人轻度中毒,7天后恢复。1992
年,黔西大鲵(娃娃鱼)自然保护区发生污染事故,大量大鲵死亡。
1993年,金沙西洛河水库污染,损失约42万元。
二 新建项目环境管理
新建项目环境评价 1981年起对所有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项目实行监测。环境监
测部门依照国家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985年前,主要在地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执行,对所有主要新建项目,环境
管理保护部门都要参与评审、检查,督促新建项目中的环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
检查和最后验收投产使用,每一步均须履行呈报审批手续。1986年后,全地区各县全面执行。
1986~1987年,主要在国营集体企业中执行。1988年,地区行署制发施行《毕节地区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细则》,要求无论城乡、国家、集体、个人新建企业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监督
审批。地区环保局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纳入依法治理执法的重要内容,规范并公开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工程竣工验收审批程序、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合理规划,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
水平。1988年以来,地区环保局组织完成《县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毕节地区水功能区
划》《毕节地区环境保护“九五”规划》。全地区严格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依法按程序
办事。1988年,地区环保局办理环境影响申报、评价审批手续仅21个。验收项目:1995年分别
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