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8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机,取代电子管振荡人工机。1971年,黔西装设电传机与贵阳通报,次年底,全地区有电传机
              6部,十六路载波机1部,晶体管人工电报机19部。1976年,毕节装设五单位双机头自动发报机1

              部,开始由人工发报向自动发报发展。至1985年,各局用电传机通报,实现收发电报电传化。
              是年10月,毕节装设“BD477”型电子电传机与贵阳通报。1987年,毕节装设“BDC80A”型中

              文译码机译电,译电速度加快。到1988年,有电传机24部,载波电报机12部,五单位自动发报
              机4部。

                   3.电报业务。清光绪年间,有毕节、威宁、黔西、开办电报业务;民国3年(1914)起,
              大定、金沙、水城局先后开办电报业务。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政府迁都重庆,
              时局变化造成电报业务量上升,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电报业务量下降。民国27~29年

              (1938~1940),其报务次数分别为4.37万次、5.36万次、6.98万次。1946~1949年只有毕节、
              威宁、黔西、大定县城开办电报业务。1950年,金沙、织金、纳雍、水城、赫章局开办电报业

              务。至1951年,有10个自办局所开办电报业务。同时,电报业务量逐渐上升,至1952年,全专
              区电报达3.3万份。1959年,有122个局所办理电报业务,其中农村109个。1960年达21万份、
              1965年9.5万份、1978年17.1万份。1980年降至107个,其中农村99个。1988年,有116个局所办理

              电报,其中农村107个。是年,全地区电报业务达29.9万份。
                   无线电报 民国24年(1935)7月6日,国民政府陆军通信兵团驻湘无线电第二分队迁至毕

              节,驻城内大街设无线电台,呼号CNB,波长112~120米,电力15瓦,三级真空管式,供军用。
              民国27年(1938),设贵州省无线电台第四分台在毕节专署内,次年县城设贵州银行、聚康银

              行无线电台。1941年,设中央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无线电台,川滇东路运输局毕节分
              台,《西黔日报》社无线电台,装备15瓦哈特莱民收发机和手摇发电机,直接与系统联系,自

              成网络。1949年毕节解放时,有线电路被敌人破坏,全靠无线电台通话联系。1952年,恢复毕
              节至贵阳、至威宁的有线通信,无线电路改为备用。1953年水城、纳雍、金沙、织金局无线电
              台改为备用。1962年,设无线电台9座,其中邮电部门4座。1975年7月,将毕节至织金、威宁、

              赫章无线电路,组成毕节地区无线电通信第二网络。1977年9月,地区邮电局增设150瓦报话两
              用无线电台。1981年11月,地区邮电局增设单边带400瓦话台。1988年,有11个系统,90个单位

              设无线电台,各类发射设备288部,邮电部门有毕节至贵阳、织金、威宁、赫章4条无线电路。
              1990年,电报电路达14条,实现汉字自动译码,电报进入全国自动转报网,年发电报最高位
              3263份。




                                              第二节 固定电话





                   有线电话 1.电路。有线长途电话始于民国25年(1936)。是时有黔西至贵阳、大定至黔
              西两条线路。民国32年(1943),有毕节至叙永、宣威至威宁、昭通至威宁3条省际有线电路。
              有清镇至黔西、黔西至金沙、贵阳至黔西、黔西至大定、大定至毕节、毕节至威宁、威宁至水



            1586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