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89
第十五篇 交通 邮电
城7条省内电路。民国37年(1948)6月,贵阳至毕节电路装用H1单路载波机,为全省至专区的
第一条载波电路。后经抢修,到1951年初,各条电话先后恢复通话。1956年,长途电话电路有
16条。到1988年增加到92条,其中二级省际电路3条,二节省内电路89条,电路总数中明线载波
电路74条。1990年更新设备,毕节至贵阳长话有自动电路达9来9去;半自动电话有4条14去。毕
节至纳雍自动长话电话5来5去。长线加挂毕节至黔西长途明线97对千米;毕节至大方长途杆线
42对千米,逐杆检修15806根。长途电话电路达104条,其中长途自动电话电路30条,半自动电
路12条。1992年,建毕节至水城微波通信工程的路、水、电、房塔等基本建设,同时建成毕节
无线寻呼中心。完成毕节至金沙新民桥127对千米的加线加但,清镇至站街16对千米换线,毕节
至赫章94对千米的部分杆线,使长途线路传输质量改善。开通毕节至威宁、贵阳、叙永、遵义
等新载波设备。同时安装好毕节至各县自动电路6来6去或7来7去。毕节至贵阳自动电路增到15
来15去。1993年,完成三大通信建设任务。实现毕节与各县市话自动化和长途直拨化。贵州省
第一条地到地数字微波电路,毕节至水城480路数字微波开通,增毕节至贵阳直拨电路到45来45
去,长途电话畅通各地。
2.机械设备。(1)长途电话交换机。民国34年(1945),置有长途交换机4部,毕节、威
宁、黔西、大定各1部。民国37年(1948),毕节局新增2部,电话总容量43门。1959年,有长
途交换机9部,总容量200门,其中毕节20门4部。1961年6月,毕节局装设“550”型共电式交换
机,容量为26门6席。1965年,大方、金沙、纳雍、威宁、赫章采用长途、市内交换机合设。是
年,有长途交换机10部,总容量为260门。1988年,有共电式长途交换机110门22席,其中毕节
80门16席。
(2)载波增音机。民国30年(1941),毕节安装英式SOB单路载波增音机,用于重庆经毕
节至昆明电路増音。民国37年,(1948)6月,毕节安装至贵阳H1单路载波机,为贵州省专区所
在地安装使用载波机之首。1951年10月,毕节安装CS三路载波増音机,以替换渝昆电路原SOB单
路増音机。1958年,毕节至贵阳开通BBO三路载波机。1959年,拥有载波机11部。1961年,毕节
装设八一型十二路载波机开通贵阳。1965年,拥有载波机21部,载波电路容量26路。1978年,
拥有载波机29部。1985年末,毕节至贵阳开通ZZD型高十二路载波机。1988年相继开通毕节至纳
雍、黔西、大方ZZD型高十二路载波机。至此,拥有载波机50部。1990年,毕节安装120千瓦柴
油发电机组,更新安装6端12路载波机。1992年,组建计算机中心,配备3台微机,更新其他机
具设备,进行综合利用。
3.业务。民国时期,长途电话服务点稀少,1949年末,只有毕节、威宁、黔西、大定县城
所在地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农村无长途电话服务,且主要为政、军、商界服务,服务量小。民
国30年(1941)去话1396次,民国32年(1943)去话1720次,36年(1947)全专区任务接线1.53
万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途电话服务逐步发展。1950年金沙、织金、纳雍、水城、赫
章及该县妈姑区先后设立电信营业处,各县城均开办长途电话业务。从1953年始,长话服务点
逐步向农村区镇扩展。是年,办去话服务4.2万张。1959年,开办长途电话业务的自办邮电局所
有105处,其中农村局所98处。1965年,办去长话服务17.4万张;1969年办7.9万张;1978年,办
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