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3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酿酒车间,设备无偿调拨给毕节县食品加工厂酱油车间。1959年,威宁县商业局,荞酥厂建成
              投产。1982年拨款扩改,新建现代化厂房和红外线烘烤设备,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其生产荞酥

              品种有洗沙、白糖、玫瑰、火肘、水晶、枣梨。1984年,因生产不景气而停产。当时威宁城关
              有个体荞酥生产户约30家,其产品除有传统的洗沙、白糖外,还增加火腿、牛肉等品种。1987

              年,毕节县建速溶豆浆晶厂,次年建成投产。其产品通过省鉴定,获贵州省优秀新产品奖和中
              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系列产品速食腐花初试成功。1988年工业产值18万元。80年代各县个

              体、集体糕点厂、副食品厂发展很快。至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国营糕点厂、副食品厂基本解
              体,或合并到其他企业。




                                            第六节 其他轻工业




                   竹藤棕草制品工业 1.竹藤棕草制品业。历来以农副业生产为主,各县县城有为数不多的竹
              腾制品个体手工业者。1949年后,开始有组织的生产竹藤制品。1951~1956年,全专区共组建

              8个竹藤棕草制品集体合作社、厂,社员387人,固定资产9.32万元。产品4大类18个品种,年产
              棕制品50吨、竹品3.5万件、雨伞4万把、藤制品2000件。1975年后,有7个社、厂转产或停产。

              1988年,仅存毕节县雨伞厂。1999年,有规模以上竹藤草制品企业1户,职工62人,年产值918
              万元。

                   2.竹制品工业。适宜多种竹类生长,竹制品生产历史悠久。农民自种竹,自制竹器供日用或
              作为家庭副业编制竹篮、撮箕、背箩、晒席、囤箩、围席等生活生产用具出售。1951年,毕节

              县李银州、林志祥在五龙桥建新明雨伞厂。1952~1953年,毕节、大定、黔西、金沙县建立竹
              器生产小组,自产自销或给销售社加工竹器。1953年,毕节周宗元、张元本等18人建毕节县雨
              伞加工生产组。1956年,分别组织5个竹器社,社员302人,年产竹制品3.5万件,大部分由县供

              销社收购。是年,两社(组)合并为毕节县五星制伞合作社。1957年,改名为毕节县手联社雨
              伞合作工厂,1964年,燎原藤竹社并入,建毕节县雨伞厂,内设藤竹制品,雨伞车间或棕制品

              加工组,生产竹骨纸伞、竹骨布伞,后增加大红伞、油布伞和花布伞。20世纪70年代,竹制品
              生产大幅下降。1971年,产竹农具1.7万件,比1956年降52.1%。1975年,织金县竹器社曾试制
              床、椅、桌及书、碗、衣柜和沙发、茶几,但质量不高,销售不畅。1975年后,多家竹器制品

              厂、社转产生产其他物品。
                   3.藤制品工业。1935年,四川人刘子涛来毕节生产藤制品。1944年,毕节县小坝乡段启贤从

              四川请来技工张俊卿等4人在小坝生产藤制品。毕节市场藤制品均为两家所产。1956年,刘子清
              等组建毕节县藤制品生产组。1956年改称毕节燎原藤竹社。1958年更名毕节县手联社藤竹猪鬃

              合作工厂。1964年与毕节雨伞合作工厂合并,更名毕节县手联社藤竹雨伞厂。其制品有车椅、
              藤椅、茶几、沙发、安全帽、手提包。1956~1958年,金沙县竹器社生产少量藤制品。
                   4.棕、草制品工业。农村妇女,历来以稻草,包谷壳编制草鞋、背垫、草墩、蒲团、草席、



            1430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