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2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产104.11万吨,比90年代增43.7%和51.9%。2005年,种植玉米243.86万亩,亩产458.6千克,总产
              111.84万吨,面积比1949年减19.6%,单产和总产增5.4倍和4.1倍,年递增率单产为3.34%,总产

              为2.94%。1949~2005年,全地区玉米共种植1.59亿亩,总产2963.38万吨,占粮食作物总面积和
              总产量的35.2%和47.9%。2010年,玉米种植257.25万亩,总产124.79万吨。

                   2.玉米品种。(1)地方品种。毕节地区玉米品种资源丰富。1959年,毕节专署农业局编
              入《毕节专区农作物品种志》的有53个。1974年,按省农业厅部署,各县收集玉米地方品种资

              源,由贵州省农科院负责整理,于1979年载入《贵州省农作物地方品种资源目录》,其中毕节
              地区的品种151个。1975年,地区内各县补充收集玉米地方品种,由地区农科所负责整理。1979
              年归并为51个品种,本地区的玉米地方品种202个。按籽粒类型分,硬粒型占62.8%,马齿型

              18.5%,中间型13.1%,糯质型3.8%,爆裂型1.8%。按籽粒颜色分,白籽51.2%,黄粒43.4%,
              杂色5.4%。按生育期分,少于118天早熟种占13.2%,118~146天中熟种66.2%,多于146天晚熟

              种20.6%;东部金沙县的玉米品种比毕节早10天,西部威宁县晚15天。按植株高度分,300厘米
              以上的高秆品种占19.3%,250~300厘米的中高秆品种占51.7%,200~250厘米的中矮秆品种占
              26.2%,200厘米以下的矮秆品种占2.8%。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生产都以地方品种为主,

              90年代玉米杂交种的面积扩大,但西部的凉山、半凉山,东部、中部的高山和瘦地,还以地方
              品种为主。玉米地方品种的分布:坝地栽培的品种,耐肥、高秆大穗,产量高,增产潜力大,

              但对播期要求严格,抗逆性较差,晴雨失调年份,减产幅度大,籽粒多为中间型和马齿型。半
              山和坡地栽培的品种,适应性较强、较耐旱,遇后期低温年份,减产较小,对播期要求不严,

              多为中熟、硬粒型。高山栽培的品种,耐瘠、耐前期低温,成熟期对温度要求不严,结实好,
              产量稳定,多为硬粒型品种,品质特好,唯植株矮小,增产潜力不大。1990年前后,贵州农学

              院和毕节县农业局协作,调查毕节地区玉米品种分布,将其划分为高山冷湿生态型和温感生态
              型两类。高山冷湿生态型又分为高山白苞谷生态型、高山黄苞谷生态型两个亚类;温感生态型
              又分为小黄(白)苞谷生态型、二黄(白)早苞谷生态型、大黄(白)苞谷生态型3个亚类。此

              期间,全地区先后鉴定出毕节大白、青秆、西山、赫章大白、织金夹黄、金沙大白、毕节大黄
              等玉米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通过对地方品种类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提出本地区玉米

              育种的方向和目标;利用地方品种组配品种间杂交种;从地方品种中选育玉米自交系;从地方
              品种中筛选抗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等病害的抗源,应用于育种。
                   (2)品种引进和推广。20世纪50~60年代,地区农科所引进玉米品种87个,地、县种子公

              司、良种场、农技站也有引进。引进后经过试验,产量高的在县内或全地区推广。1955年专区
              开始引进玉米品种间杂交种,鉴定后在生产上推广的,有从省农试站引进的五穗白×金皇后、

              贞丰黄×金皇后。1960年起,开始引进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引进途径,由农业系统有关单位
              从国内农业科研院所引进,及地区农科所从1964年起参加西南区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1974年

              起参加贵州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时引进。经试验后推广的杂交种有:忻黄单9号,山西省忻县
              农科所育成,1968年地区农科所引进;烟山6号,山东省烟台地区农科所育成,1972年地区农科
              所引进;恩单2号,湖北省恩施地区农科所育成,1973年金沙县农技站引进;中单2号,中国农



            1126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