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23

第十一篇  农  业


            百分点。种植制度新增马
            铃薯水稻两熟,小麦烤烟

            套作两熟,马铃薯玉米甘
            薯三熟,半凉山地区发展

            玉米马铃薯间作。不少社
            队已形成复种轮作制。20

            世纪80年代,推广马铃薯
            玉米、小麦玉米等两熟制
            的宽窄行双行套作,在宽

            行内套作绿肥后,形成夏
                                                                  威宁麻乍地膜玉米
            粮、秋粮和绿肥种植制

            度,使旱地分带种植形成分带轮作。1987年,引进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加快分带轮作推广。
            1980~1989年,全地区年均复种指数155.4%,比70年代增加11个百分点。新发展的有河谷地带的
            早熟蔬菜水稻大白菜一年三熟,半凉山地区的马铃薯大豆或菜豆间作。这期间绿肥有较大发展,

            1979年全地区绿肥面积16.05万亩,1989年59.29万亩,增2.7倍。绿肥参与的种植制度有小麦间作绿
            肥套作玉米或烤烟,绿肥套作马铃薯套作玉米,玉米(或马铃薯、水稻)绿肥。1988年,地区农

            技站、土肥站对旱地的几种主要种植制度,研究提出由若干项实用技术配套组装的综合技术,应
            用于生产。1990~1999年,全地区年均复种指数184.6%,比80年代增28.3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达

            到192.4%。年均绿肥面积162.03万亩,其中单作45.37万亩,占耕地面积7.6%;间作套作116.66万
            亩,占耕地19.5%。1999年全地区旱地间作指数183.2%。单位面积轮种豆科养地作物的时间,由50

            年代的4~5年轮种一次,缩短为1~1.5年。分带种植,于玉米宽行内套播一茬绿肥后,形成同一块地
            内年际间不同“带”轮作,及两种种植制度不同年份的轮作,使主作物玉米的前作总是绿肥,产
            量有保证,烤烟不重茬,质量有提高。2000~2005年,全地区年均复种指数200.6%,比90年代增16

            个百分点。其中2005年为206.2%。年均绿肥面积222.02万亩,共中单作62.1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11%。2005年,全地区麦包豆套作两熟面积153.74万亩,复合亩产560.1千克;芋包豆套作187.31万

            亩,复合亩产621.1千克。


                                                二 耕作制度分区



                 1975~1976年,地区农科所两次调查研究全地区耕作制度分区,将区内耕作制度分为3个片区。

                 东部温暖气候水田两熟、旱地接茬复种或套作二熟三熟区 年均温15℃左右,稳定通过10℃
            的积温4000℃以上,海拔多在1400米以下,包括金沙县、黔西县和织金县东部。发展方向是水田

            推广油稻、肥稻两熟制,旱地推广麦包豆、油包豆、麦烟套和两熟制,麦包苕、麦包芋等套作三
            熟制。本片区热量条件可满足麦包接茬复种两熟,但夏旱频率高,夏播玉米不增产,提倡套作为
            好。本片区是地区内水稻和油菜主产区,坚持油菜和绿肥下田,确保水稻丰收。



                                                                                                           1121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