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1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第二章 种植业










                   从毕节青场瓦窑、赫章可乐、威宁中水等古代人类活动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种子和麻布痕迹得

              知:毕节地区利用植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历史非
              常悠久。随着种植业科技的进步,毕节渐渐成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

              作物、花卉园艺作物的主产区,为毕节地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食物安全保障。



                                      第一节 种植业结构与区划





                                                   一 种植业结构



                   农作物播种面积 20世纪后期毕节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逐步增长。1949年为592.1万亩。20
              世纪50年代,年均739.2万亩,比1949年增24.8%;60年代年均875.7万亩,70年代年均944.3万

              亩,80年代年均984.8万亩,90年代年均1378.8万亩,2000~2005年年均1512.9万亩。播种面积增
              长,主要依靠扩大复种。2005年,全地区播种农作物1534.4万亩,是1949年的2.59倍;耕地547.9
              万亩,比1949年减9.3%。2010年,全区播种农作物面积1544.37万亩。

                   1949年,播种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4.3%,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占5.7%。20世纪50年
              代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三者的比例为88.9∶7.6∶3.5,这一比例基本维持30年。

                   80年代前期,国家制定“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农业经济发展方针。
              地区开始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作物面积,主攻单产,
              促进粮食总产增长;发展烟叶、油菜等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通过调整,80年代,粮食、

              经济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比例为76.1∶15.1∶8.8,90年代为64.8∶14.3∶20.9,2000~2005年为
              62.9∶11.4∶25.7。种植粮食作物面积的比例下降,但实际播种面积稳中有升,2000~2005年年

              均951.2万亩,比70年代增13.9%;同期内单产提高为115%,年均粮食总产225.6万吨,增145%。
              同时,扩大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种植业产值取得极显著的效益,按1990年价计

              算,其年均产值:70年代7.43亿元,比60年代增38.9%;80年代11.62亿元,90年代23.16亿元,
              2000~2005年29.86亿元,分别比70年代增56.4%、211.7%和301.9%。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按收获季节分为秋粮、夏粮两类。1949年,毕节专区秋粮493.8万亩,



            1116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