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13

第十一篇  农  业





                                       第二节 地势和地理分区





                                                   一 地势分区



                 1955~1956年,贵州省农业厅、西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综合试验站,联合组
            成高寒山区工作组,到毕节专区调查农业生产情况,协助建立毕节农业试验站。通过调查,按
            地势和地形归类,将全专区农业区划分为高山、丘陵和河谷三种类型区。1.高山区。包括高山

            地带及各县丘陵地区的高处。威宁县多数地方在内。其地势较高,气候寒冷,霜期较早,土壤
            较瘠薄。秋收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还有大豆、荞麦、菜豆和小豆,夏收作物以燕麦、春

            荞为主。大多为一年一熟,少部分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季休闲及土地轮歇普遍。荒山草
            原较多,畜牧业发达。威宁县绵羊占全专区绵羊总数之半,牲畜耐粗饲,抗寒、抗病力强,仔
            猪易饲养,适当加喂饲料,长膘较快,历年大批外销云南及本省各地。2.丘陵区。包括毕节、

            大方、纳雍县的多数地方及织金、赫章县部分,复种指数比高山区略高,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占一定比重。秋收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菜豆较多;1955年后种植烟叶面积扩大。夏

            收作物燕麦、春荞减少,油菜、小麦、马铃薯、大麦增多。小麦生育期长,与玉米套作;水稻
            多为粳稻,是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粳稻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3.河谷区。含河谷地带及丘陵地

            区的山间盆地及低洼处,包括金沙、黔西、织金县的多数地方。河谷区气候温和,土质肥沃,
            水稻种植面积增大,且多种籼稻;夏收作物除小麦、油菜外,蚕豆栽培较多,瘦田、瘦土种大

            麦、豌豆。旱地以玉米与大豆、菜豆间作,有一定面积种植烟叶。将全专区农业区划为高山、
            丘陵、河谷区,曾多年作为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及科研的参照。各县亦根据实际,划分出县内农
            业区,以指导农业生产。



                                                二 农业地理分区



                 1975年,省农业地理调查队来调查,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特点及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将毕
            节地区农业地理划分为3个片区。

                 西部农牧区 包括威宁县全部,赫章县的恒底、可乐、财神、妈姑区和青山区的水塘、铜
            厂公社,共18个区,158个公社,土地8107.5平方千米,占全地区面积的30.2%。高原、高中山

            分别占全地区面积的35%和65%。高原上岩石90%以上为石灰系灰岩和白云岩;按地势,分为凉
            山和半凉山,凉山为多缓丘洼地,半凉山多缓丘盆地。覆盖物深厚,埋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

            高中山有灰岩、砂页岩和玄武岩,相间分布,山地上部有较宽分水岭,中部多斜坡,坡面长,
            下部是谷地。片区以农为主,半农半牧,农牧结合发展。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经济作物种类
            多,但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发展潜力大。属木材生产基地,是板栗、核桃、梨、苹果的主产



                                                                                                           111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