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24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通知》和贵州省相关规定,毕节地区行署决定,毕节交通监理所和所属
各县交通监理站成建制移交地、县公安机关。除养路费征收工作仍属交通部门负责外,道路、
车辆、行人和驾驶员管理,交通安全保障,纠正交通违章,处理交通事故,检验车辆和考审驾
驶人员及核发牌证照,交通法规宣传和交通安全常识教育均纳入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1987年6月,贵州省编制委员会、贵州省公安厅联合制发《关于全省公安交通管理机构和人员编
制的通知》,明确全省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实行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各地、州、市公安局
(处)设立交通科,对外称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各县公安局设立交通科,对外称公安交通警察
队。10月31日,毕节地区公安交通警察支队成立,下设车辆管理所、秘书科、管理科、后勤财
务科、政工科、培训中心。1994年7月,贵州省编制委员会行文明确毕节地区公安交通警察支队
为副县级;各县、市公安交通警察队为副科级,并更名为交通警察大队。至2001年底,全地区
共有交通警察支队1个、大队8个、中队32个,共有民警284名,协勤人员120人。
交通安全宣传 1987年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由地区交警支队秘书科兼管。1994年10月,
地区交警支队成立法制宣传科,履行宣传职责,各县市公安交警大队亦设专职宣传民警。至
2001年止,全地区公安交管部门共配专职宣传民警13名。
1995年2月,地区交警支队投资20多万元购置10台摄像机,分发支队法制宣传科和各县交警
大队。6月1日起,地区交警支队与地区电视新闻中心联合开办《交警传真》栏目;第四季度增办
《每周一队》栏目,宣传报道全地区各县市交警大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全年播放新闻82条。威
宁、金沙县公安交警大队在县有线电视台分别开办《交警警示录》和《交警之声》栏目。地区
交警支队及各县市交警大队共同拍摄交通安全宣传专题片10部,以案说法,在地、县市有线电视
台、站多次播放。9月,在贵州省首届交通安全电视展评赛中,专题片《黔西北生命线上的呐喊》
获三等奖,并在贵州电视台《经济900秒》《今晚十点半》栏目播出。1996年4月起,支队在《毕
节报》开办《交安热线》栏目,定期刊出反映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文章。1996年,地区公安交警
支队制发《在全区建立健全驾驶员安全联组的通知》,要求将驾驶员编入安全组内,以便实施对
其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至2001年,地直单位共建驾驶员安全联组46个,各县市建安全联组48个,
2万多名驾驶员参加联组学习。从1997年起,地、县市交警部门坚持经常对中小学生进行交通安
全教育,交通民警深入各中小学播放交通安全录像,上交通安全课。支队在毕节市梨树镇中心校
开办希望班,救助50名失学儿童入学,并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作讲文明,树新风,告别不文明交
通行为讲演,向梨树镇21所小学发出《告别不文明交通行为倡议书》。2000年8月,交警支队和地
区广播电视大学合办毕节地区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对违章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教育。
从建校至2001年底,共有2909名驾驶员参加学习。自2001年起,全地区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村活动,
全地区共创建交通安全村29个。2002年,共建交通安全村18个,交通安全文明社区2个,其中毕节
市麻园社区被评为省级交通安全文明社区。2003年,交管部门根据省公安厅、省安委会、省文明
办、省教育厅《关于举办贵州省交通安全知识电视大奖赛的通知》要求,组织预赛和决赛,毕节
地区选手沈琬卿获全省总决赛第二名。2004年,全地区交管部门举办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
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竞赛活动;政府分管领导发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电视讲话;开展
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