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5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国防要求,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11.拟定全地区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组织国防交通保
障队伍;负责国防运力动员、运力征用及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和调动工作。12.战时组织协同有关
部门动员交通运力、战备物资及专业保障队伍支援部队作战;平时参与交通保障、抢险救灾工
作。13.制定全地区国防林材的购置、储备、管理、使用规划;督促、检查有关部门落实战备物
资的储存和更新;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战备林材的勘察、设计、公证、保险和验收,根据需要
调动战备物资。14.管理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经费和资产,对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经费使用情况
实施监督检查。15.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6.组织协调毕节地区火箭残骸落区
安全防护和回收工作。17.承办行署、毕节军分区和地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及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
其他事项。
第二节 工作开展
防空建设 1940~1942年,毕节防空指挥部部署毕节城区防空袭事宜,以梓桐阁为发布警
报中心。规定防空信号为:1.旗帜信号:升红旗为空袭警报,升蓝旗为紧急警报,升白旗为解除
警报。2.钟声信号:当当当、当当当,反复多次为空袭警报,当当当当,急促不断为紧急警报,
当、当、当,间隔缓慢为解除警报。3.警报器:一长声、二短声反复多次为空袭警报,连续短急
声为紧急警报;连续长声为解除警报。当发出警报时,全城居民、驻军、学生、机关人员按规
定路线往城外疏散隐蔽;防护团分批、班到指定地点值勤。民国29年(1940),敌机常袭扰邻
近地区,毕节空袭警报频繁。是年5~6月,敌机多次侵入毕节地区边境,防空指挥部多次发布
紧急警报,但未遭敌机轰炸。1966年2月,成立毕节专区人民防空委员会,研究解决人民防空工
作的有关问题,拟定防空预案,组织各方力量,完成辖区内平时、战时防空任务。1969年10月
改称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71年,人民防空领导小组规定毕节城区军民的疏散方
向、路线、隐蔽区域及防空警报信号,明确卫生、防疫、医疗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救护队,在空
警时抢救伤员;组织群众性的消防队,与消防队配合扑灭空袭造成的火灾。交通部门组织所有
车辆负责将主要物资、文书档案、绝密文件转运到安全地带;公安部门配合人武部组织民兵执
勤队伍,负责空袭时的治安执勤;军分区、人武部组织民兵设立6个对空射击火力网,以消灭入
侵敌机;邮电部门保证空袭时指挥机关的通信畅通。是时,修筑2项防空工程,以备急用。1972
年,在毕节县公安局、一小、地区五交化公司安装报警器。1975年,人防办公室与交通战备办
公室合并为毕节地区人防战备办公室。2001年,毕节行署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贵州省人民防空条例》,制订《毕节地区行署关于贯彻实施〈贵州省人民防空条例〉的意
见》。至2003年,在电信大楼、供电局大楼、移动通信公司修建防空地下室5670平方米。2003
年,毕节市编制完成《防空袭预案》,调整市区人防音响警报布局,新购置安装7台警报器,使
警报器数量由原来的3台增至10台,新、老城区音响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08年9月完成毕节市
城区人防音响警报的统一控制安装。
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