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3 - 昌宁县志
P. 573
附 录
三、各部门定点帮助指导,负责包干脱贫
昌宁 21 个贫困乡,采取分级负责,分批治理、定点帮助、包干脱贫办法,地区劳动人事处、供销
社负责帮助 2 个乡;县政协、组织部、农牧局、粮食局、城乡企业局、商业局、文化局、教育局、财政局、
劳动人事局、邮电局、科委、民委、民政、统战、县联社、外贸公司 17 个单位负责帮助 12 个乡;珠街、
耈街、卡斯区负责帮助 7 个乡。地、县、区三级下去帮助,一定 3 年包干脱贫。蹲点人员半年或 1 年
轮换 1 次,与乡干部一起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做到同学习、同工作、同生活。各部门领导每年至少
下去 3 次,开头 1 次,中期 1 次,年底 1 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四、贫困地区生产发展方针
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努力发展商品生产。要大力扶持发展茶叶、核桃、油桐、
紫胶、林业、畜牧业、采矿业、药材等优势产品,大力扶持发展乡镇企业。要深入调查研究,作出治
穷规划,立足长远,狠抓当前。每个乡社首先选准一二项能够尽快脱贫起步产业,集中力量,抓出成效。
具体说,宜林地区在发展保护好森林资源前提下,应有计划地进行采伐,出售木材,增加收入;宜牧
地区在保持合理存栏数前提下,应努力提高商品率,增加收入;宜胶地区在不破坏森林和水土保持前
提下,大力培植新胶园,保护好现有分散、零星寄主树,抓住每年两放两收时机,多放多收,增加收
入;有矿产资源地方,放手让集体乡镇企业去办,可以单户搞、联户搞。除上述项目当年能够见效外,
对于生产周期较长,需要一定投资项目,如发展茶叶,应在国家扶持下量力而行,积极发展,三五年
投产后,就能增加收入。
五、加强贫困地区技术服务工作
文化技术落后是这类地区困难原因之一,要十分重视贫困地区科技进步。一是加强教育工作,
重视培训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并逐步把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二是加强科学技术,努
力培养人才。从 1986 年开始,3 年内县直有关业务部门,每年都要为贫困山区培训一批各类技
术管理业务人员,每个乡每年至少要培训 50 人,经费从部门业务费列支,地、县给予适当补助。
要鼓励和选派一批技术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传授推广先进技术,搞点示范。凡到贫困地区工
作技术干部应给予表彰,待遇从优,对提前改变贫困面貌作出显著贡献的给予重奖。要鼓励支
持城镇和坝区能工巧匠到贫困地区举办开发性产业,传授技艺,开店办厂可享受贫困地区各项
优惠政策。
六、认真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和各项扶持措施
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精神,结合昌宁情况,提出下面具体意见:
(一)对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贫困乡、社和农户,仍然签订粮食订购合同
按照“一定五年”基数落实到户,可根据当年粮食实际产量,分别不同情况,适当进行处理。凡
有能力交售的农户,应如数完成合同定购任务,价格随行就市,对完不成部分实行当年调减。口粮还
不足 200 千克农户,当年全免。其调减部分,由地方机动粮中解决。
(二)对贫困地区农业税减免问题
应按照县财政局文件规定,切实落实到社和农户。
(三)对贫困地区乡、社、户办和联户办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工商税、所得税减免
应按照县税务局《关于贫困地区有关税收问题的若干规定》认真落实兑现。
【 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