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8 - 昌宁县志
P. 458
昌宁县志 1978~2005
班,注册 58 个点 64 个班。1995 年,有学前班 110 班,在班幼儿 3142 人。2001 年,有学前班 177 班,
在班幼儿 6238 人。2005 年,昌宁县有学前班 160 班,在班幼儿 4618 人。
三、幼儿保育
1978 年后,昌宁县幼儿教育阶段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各幼儿园逐步建立起安全、交接班、门卫、
接送等制度,持续搞好教师和保教工作人员培训,让其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文字、游戏、音乐、
美术等学科教学方法和幼儿保健常识。幼儿园在疾病预防方面建立起预防接种、消毒隔离、体格检查、
环境和个人卫生等制度,完善防病措施,保护幼儿生命健康。做到幼儿一人一巾、一人一杯,并坚持
用具、餐具消毒;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定期组织幼儿打预防针、服预防药;组织家长进行卫生宣传
教育。举办儿歌、诗歌朗诵、快板剧、歌舞表演等活动,激发幼儿潜能。1991 ~ 1999 年,幼儿园主
要使用全国统编幼儿教材,开设常识、语言、计算、音乐、美术、游戏、体育等科目,做一些幼儿简
单自我服务劳动和公益劳动;2000 年至 2005 年 2 月,主要使用云南版《幼儿园双语单元主题活动教程》;
2005 年 3 月起,使用上海版《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幼儿教师通过学习、领悟教材,有选择地
结合幼儿实际将其贯穿于教学中。同时,加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教幼儿认识 10 以内数字概念和
加减运算,培养幼儿用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故事、儿歌、游戏等手段表达认知和情感。
第三节 基础教育
一、义务教育
小学教育 1978 年,昌宁县小学学制 5 年,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算术、自然、美术、音乐、体育;
有小学校 694 所(含教学点),1333 个教学班 39482 人,毕业 6341 人。其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
成民族小学 43 所。此后,逐步收缩校点、调整学校布局。1979 年起,从芒尾小学开始陆续恢复 6 年制,
其中初小 4 年、高小 2 年。1980 年 9 月,有少数民族适龄儿童 3151 人,入学 2718 人;在校少数民族
小学生 3486 人,其中彝族 2478 人、白族 37 人、傣族 659 人、傈僳族 24 人、回族 120 人、布朗族 124 人、
其他 44 人。1981 年,改政治课为思想品德课、算术为数学课。1984 年起,执行教育部《全日制六年
制小学教学计划》中农村小学教学计划。1985 年,昌宁县有小学 531 所,1315 个教学班 40500 人,
毕业 3931 人。1986 年,城关小学更名为昌宁县示范小学。1989 年起,三至六年级开设劳动课。1990
年,昌宁县有小学 514 所,其中完全小学 125 所、高小点 37 所、教师 2 人以上办学点 105 所、一师一
校 249 所,1318 个教学班(复式班 175 班)31148 人,毕业 5628 人,另有巡回或耕读教学点 7 处,在
校少数民族学生 3479 人。其后,昌宁县持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小学校数逐年减少。1993 年 9 月起,
执行调整后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教学课程安排表,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义务教育大纲、教材(试用版)。1995 年,有小学 503 所(教学点 221 个),1364 个教学班 33003 人,
毕业 4753 人。同年起,实行五天工作制后,每星期课时由 42 节改为 35 节。2000 年,有小学 445 所(教
学点 248 个),1295 个教学班 30362 人,毕业 6199 人。其后,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试用修
订版教材。2004 年 9 月后,昌宁县小学起始年级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执行教育部《义务教育课
程设置方案》,统一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材。2005 年,昌宁县有小学 319 所(教学点 114 个),
1184 个教学班 32912 人,毕业 4659 人;小学校占地面积 1267 亩,建筑面积 232206 平方米。其中,
有民族小学 23 所,在校生 3447 人,分别是彝族 1892 人、白族 61 人、傣族 580 人、苗族 498 人、傈
僳族 48 人、回族 97 人、布朗族 233 人、其他 38 人。
【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