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7 - 昌宁县志
P. 437
第十九章 法治军事 政治卷
七、判决案件复查
1979 年 2 月起,历时 6 个月,县人民法院在 1966 ~ 1976 年审判 274 件 304 人案件中,开展复查
252 件 279 人,其中改判 43 件 44 人;改判 1977 ~ 1979 年审判有明显错误案件 6 件,其中减刑 3 件 3
人、平反 3 件 4 人;改判 1958 年错划为右派而被判刑案件 8 件 8 人,其中免予刑事处分 1 件 1 人、宣
告无罪 7 件 7 人。1983 年,县人民法院复查被判刑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案件 21 人,维持原判 1 人、
免予刑事处分 6 人、恢复起义投诚名誉 14 人;开展县人民法院成立 32 年中审结判处刑事案件复查工
作,改判 1965 年前判处又提出申诉案件 10 件,其中宣告无罪 6 件 6 人、减判 1 件 1 人、免予刑事处
分 3 件 3 人。1986 年 8 月至次年 5 月,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及前 17 年审结刑事案件、再次复查
1977 ~ 1979 年判决各类案件、复查 1983 年 8 月严打整治斗争后申诉案件,筛选出 225 件 257 人进行
立案复查,其中维持原判 76 件 79 人、改变定性 7 件 7 人、宣告无罪 139 件 168 人、恢复起义名誉 2
件 2 人、转上级处理 1 件 1 人;并再查再议 1977 ~ 1979 年审判刑事案件,改判 21 件 21 人。此后,
不再集中开展案件复查工作。
第四节 司法行政
一、司法行政机构
1981 年 1 月,设立昌宁县司法科,实有干部职工 6 人。4 月 18 日,增设法律顾问处。1983 年 2 月,
增设公证处。1983 年 12 月,县司法科更名为昌宁县司法局。1985 年 4 月,法律顾问处更名为律师事务所。
1987 年 2 月,增设办公室。1988 年 5 月,设立大田坝乡法律服务所。1989 年,设立卡斯、珠街、漭
水 3 个乡法律服务所。1990 年,设立湾甸、耈街、鸡飞、更戛、右甸、达丙、勐统、柯街、翁堵 9 个
乡镇法律服务所。1991 年 8 月,县司法局增设人民调解科、法制宣传教育科。1994 年 5 月,设立温泉
乡法律服务所。1996 年 1 月,县司法局内设办公室、法制宣传科(普法办公室)、基层工作科,人员
编制 11 名,其中行政编制 9 名、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编制 2 名;公证处和律师事务所维持事业单位性
质,人员编制 6 名。同年,各乡镇设立司法所。司法所与法律服务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法律
服务所受司法所领导。2000 年 10 月,14 个乡镇成立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2001 年 11 月,增设法
律援助中心。2002 年 10 月,县司法局内设办公室、法制宣传教育科、基层工作科、公证处、法律援
助中心,下设 14 个乡镇司法所,核定行政编制 30 名,其中乡镇司法所 14 名。2005 年 4 月,撤销右甸、
达丙两个镇司法所,设立田园镇司法所。5 月,设立县司法局纪检组。年末,实有干部职工 32 人。
二、人民调解
1978 ~ 1980 年,昌宁县人民调解工作由县人民法院指导。县司法局成立后,人民调解工作转归
其办理。1985 年,昌宁县人民调解委员会 130 个,有调解员 766 人。1981 ~ 1985 年,调解民事纠纷
15038 件,避免民事纠纷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 58 起,防止可能导致非正常死亡 147 人,挽救违法青少
年 58 人。1990 年,人民调解委员会 131 个,有调解员 3217 人。1986 ~ 1994 年,调处纠纷 22657 件,
调解成功 22567 件。1995 年,123 个村(办事处)设有调解委员会,有调解员 636 人。1995 ~ 1999 年,
调处纠纷 9728 件,调解成功 9627 件。2000 年 8 月,昌宁县成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14 个乡
镇成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同年,排查、调解民事纠纷 1758 件,调解成功 1686 件。2005 年,
昌宁县设人民调解委员会 138 个,其中乡镇 13 个、村(社区)125 个,有调解员 799 人;设调解小组
【 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