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8 - 昌宁县志
P. 368

昌宁县志                     1978~2005





                 五、非党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统战

                 1979 年后,昌宁县逐步加强非党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培养、选拔工作。1996 年,有党外干部 372 人,
            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 4 人、乡科级领导干部 14 人;有党外知识分子 3049 人。2004 年,昌宁县有副科
            级以上党外干部 30 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 6 人、乡科级领导干部 24 人;有股所级党外干部 174 人。
            2005 年,昌宁县有副科级及以上党外干部 26 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 4 人、乡科级领导干部 22 人;
            股所级党外干部 174 人;有党外知识分子 652 人。1982 ~ 2002 年,县委统战部协商推荐 5 名党外干
            部为政协云南省委员会第五、六、七、八、九届委员。

                 六、统战遗留问题解决

                 1979 年 12 月,县委成立落实国民党投诚人员政策领导小组,开展落实国民党军政起义、投诚人
            员政策工作。1980 年,昌宁县开展右派摘帽、复查、改正、安置扫尾工作,原有 56 人被错划为右派
            分子或反社会主义分子,改正后按其专长给予安置工作。1985 年 5 月,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
            劳动人事局、公安局、民政侨务局等单位组成清理档案领导小组,清理 86 名归侨、侨眷档案,采取删
            除、注明作废、返还本人等方法清除其中 11 名归侨、侨眷个人档案中因“文化大革命”留下“左”的
            痕迹。同年起,昌宁县开始发放在乡国民党起义人员、台胞孤老眷属定期生活补助。至 1986 年,昌宁
            县有国民党军政起义人员 223 人、投诚人员 22 人,其中属政界 26 人、军界 219 人。此前,被追究历
            史开除公职 20 人中,收回安置 14 人;被戴反革命分子帽子 23 人,全部予以改正;受株连家属子女问
            题予以妥善解决,并向 245 名起义、投诚人员颁发起义投诚人员证明书。1988 年,帮助 6 名原错划为
            右派分子改正人员 18 名家属办理农转非手续。2002 年 11 月,昌宁县抗战老兵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
            居住在右甸、达丙、漭水、翁堵、柯街、鸡飞、更戛、温泉、耈街、勐统 10 个乡镇无业抗日老兵 30 人,
            年龄均超过 80 岁。2004 年起,社会各界纷纷发起向抗战老兵捐款活动,解决其生活困难。保山金水
            阁酒店给予两名抗战老兵每人每月 100 元互助款,时间为 3 年;北京“互助抗日老兵论坛”捐助 5 名

            抗战老兵每人每月 50 元互助款,时间为 3 年;深圳民族先锋网资助 1 名抗战老兵每月 50 元,时间为
            10 个月。2005 年春节期间,保山市委统战部、县委统战部共同组织开展抗战老兵走访慰问活动。


                                              第十节 政策研究



                 一、政策研究机构

                 1980 年 6 月 25 日,恢复设置中共昌宁县委农村工作部。1987 年 6 月 28 日,县人民政府农业办公
            室单独设置,与县委农村工作部合署办公。1995 年 2 月 28 日,撤销县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其职能
            并入县农牧局;撤销县委农村工作部,设立县委政策研究室,主要承担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调查研
            究、继续担负“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办公室和农业产业办公室职责、负责协调产业和职能部
            门间工作关系。4 月 30 日,核定人员编制 7 名,其中行政编制 6 名、事业编制 1 名。1996 年 12 月 5 日,
            恢复县委农村工作部,与县委政策研究室合署办公,内设办公室、调研科、农业科,人员编制 12 名,
            其中行政编制 6 名、事业编制 6 名。2002 年 6 月,不再保留县委农村工作部。9 月,县委政策研究室
            内设综合科、调研科,人员编制 9 名,其中行政编制 4 名、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编制 4 名、工勤编制
            1 名,实有干部职工 9 人。2005 年,县委政策研究室内设机构不变,人员编制 10 名,其中行政编制 4 名、
            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编制 4 名、工勤编制 2 名,实有干部职工 7 人。



            【 310 】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