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9 - 昌宁县志
P. 359
第十四章 中共昌宁地方组织 政治卷
1995 年 4 月,昌宁县建立党员基金制度,通过党员缴纳、党费比例留成、财政定额补助等渠道筹
集资金 40.74 万元,采用“滚雪球”方式壮大本金,以“存本取息”办法发展党的事业、补助困难党
员和年老党员。1996 年,党员基金 89.71 万元,补助生活困难党员 1259 人。1998 年,党员基金更名
为党员互助金,结余 120.44 万元。同年起,昌宁县在继续实行县级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挂钩扶贫联系
到乡村制度基础上,全面推行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扶贫工作模式。结对帮扶工作以
“想民、爱民、为民”活动为主题、以部门和单位挂钩到村为基础、以干部结对帮扶到户为手段,采
取 1 名干部联系 1 个点,伸出一双手、献上一份爱、送去一片情的“攀穷亲”方式实施扶贫,做到不
脱贫不脱钩。2000 年,党员互助金结存 130.21 万元。2002 年,党员互助金结存 53.51 万元。2004 年,
县委决定用 5 年左右时间,要求党组织围绕“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
群众反映好,党员做到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
自律树形象”的“五好五带头”目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2005 年起,昌宁县停止缴纳党员互助金,
结存互助金每年拿出一部分作为农村困难老党员定额补助。
四、党员教育
1978 ~ 1980 年,昌宁县以中共十一大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关于
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为主要内容,培训党员干部 0.70 万人次。1981 ~ 1985 年,以农村经济
政策、中共十二大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为主要内容,以党的基本知识、党
纪党规、转变党风为重点,培训党员干部 3.50 万人次。1986 ~ 1990 年,以中共十三大精神、政治经
济学等为重点,旨在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和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要义,培训党员干部 3.50 万人次。1991 年,昌宁县在党
员干部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教育,5166 人参加学习,4663 人
参加考试。1991 ~ 1995 年,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中共十四大精
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文选》等为主要内容,培训党员干部 2 万人次。
1996 ~ 2000 年,以中共十五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培训党
员干部 14 万人次。1999 ~ 2001 年,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在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
干部,以及柯街、卡斯、湾甸 3 个糖业公司和柯街华侨农场、电力公司、粮油购销公司开展“三讲”
教育。2001 ~ 2002 年,分两批在乡镇、县直部门、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2 年 7 ~ 8 月,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中开展以“讲团结、干实事、谋发展”为
主题的团结干事思想教育活动。2005 年 2 月至 2006 年 4 月,昌宁县分 3 批在 25 个党委、29 个党总支部、
382 个党支部 13919 名党员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动。2001 ~ 2005 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培训党员干部 8.60 万人次。
五、干部配备与任用
1978 年,昌宁县有县处级干部 12 人,其中少数民族 1 人、女性 2 人;有乡科级干部 126 人,其
中少数民族 8 人、女性 3 人。1983 年,有县处级干部 22 人,平均年龄 49 岁,高中及以上文化 13 人。
1984 年,昌宁县县直部门乡科级干部由保山地委组织部下放县委组织部管理,县委组织部管理股所
级以下干部下放部门管理。1990 年,昌宁县有县处级干部 36 人。其中,少数民族 6 人、女性 1 人、
党外干部 1 人;大专及以上文化 8 人、中专 7 人、高中 4 人、初中及以下 17 人;31 ~ 40 岁 3 人、
【 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