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昌宁县志
P. 187
第七章 水 利 经济卷
第二节 水利工程
一、蓄水工程
1978 年,昌宁县蓄水工程有河西中型水库,库容 1160 万立方米;米河、珠山、券桥河、大水平、水平、
新寨、亮洞、共裕、翁堵 9 座小(一)型水库,库容 1167.23 万立方米;马火塘、长洼、大山脚、卡巴洼、
杞木林、岩房田、达另田、岔河、下桥、尖山、马鹿塘、麻布寨、山神庙、田坝山、大炉河、鱼塘、
大洼子、新街子、木瓜寨、千根河、小后山、新街脚、烂麻山、小厂、马拉等、巴家地、勒色、红鱼田、
荨麻洼上、荒田、红木树 31 座小(二)型水库,库容 803.48 万立方米。另有小坝塘若干。1978 ~ 1979 年,
县委提出建“百塘千池”发展喷灌,并在漭水公社明德等 3 个大队开展百塘千池试点。其后,相继实
施米河、大水平、马鹿塘、券桥河等病险水库加固、防渗工程,兴建勐令、老板田、芦房河、电杆
沟、绿茵塘、清水沟 6 座小(二)型水库,增加库容 153 万立方米。1986 年,投资 231.50 万元,投工
12.20 万个,加固河西水库大坝、治理滑坡体、安设溢洪道闸门,新修西岸抢险公路。1988 ~ 1990 年,
动工兴建蚂蝗洼、田头两座小(一)型和秧田洼、李子树、方家寨、芒回、转水沟、新庄、龙洞 7 座
小(二)型水库。1992 年起,在漭水、珠街、耈街、温泉等乡镇推广小水窖建设。1991 ~ 1995 年,
动工兴建麻地河、大菠萝箐两座小(一)型和清水河、马街槽、荨麻洼下 3 座小(二)型水库,扩建、
除险、加固小(一)型水库 3 座、小(二)型水库 1 座,新建、扩建坝、塘 248 个,增加库塘容积
452.50 万立方米。1996 年 3 月,明山中型水库开工建设。1998 年,动工兴建老街子小(一)型、红花
林小(二)型水库。2000 年 10 月,明山水库下闸蓄水。1992 ~ 2000 年,建成容积 10 立方米、15 立
方米、18 立方米、20 立方米、24 立方米小水窖 1720 口。2001 年起,昌宁县以解决烤烟生产用水为主,
兼顾人畜饮水加快山区、半山区小水窖建设。2001 ~ 2002 年,实施卡斯水平水库大坝帷幕灌浆除险
加固工程,帷幕灌浆总孔数 30 孔,总尺度 1.09 千米。2003 年 5 月 30 日,位于勐统河流域一级支流——
坝塘山河上游的大城中型水库开工建设,属云南省“十五”期间 50 件润滇水利工程之一,设计总投资
9466.72 万元,库容 1085 万立方米。2005 年 4 月,麻地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年末,昌宁县有河
西、明山两座中型水库,库容 2433 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 14 座,库容 1803.13 万立方米;小(二)
型水库 48 座,库容 1221.73 万立方米;小坝、塘 550 个蓄水 154 万立方米,其中蓄水量 1 万立方米以
上塘坝 46 个;小水窖 11482 口。重点蓄水设施有河西、明山两座中型水库;在建大城中型水库主坝、
副坝、溢洪道、1 号和 2 号输水倒流隧洞、副坝输水渠、灌溉干渠工程完工,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溢洪道泄洪方式为开敞式无闸坝顶溢流,副坝为均质黏土坝。中型水库简介:
河西水库位于田园镇新城村,距县城 9 千米,拦蓄右甸河水,控制径流面积 86.60 平方千米。1962 年,
建成坝高 36.50 米,库容 730 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经 1964 年、1978 年两次改扩建,坝高增至 45 米,
总库容 1160 万立方米。1984 年 12 月 18 ~ 24 日,蓄水线至 42.80 米时,西干渠输水隧洞出现渗漏现象,
渗水逐渐增至每秒数十立方米。大坝内坡西侧发生陷落,冲走土方 1.30 万余立方米,大坝背坡浸水面
积 600 余平方米,大坝安全受到威胁。险情发生后,省、地两级紧急拨款 25 万元,保山地委、行署和
行署水电局,以及昌宁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赶赴现场,组织民工300余名,用两个月时间回填大坝落洞。
1985 年,除供应农田灌溉用水外,还有装机 250 千瓦坝后式水电站 1 座,并供应新城、九甲两座水电
站用水。1986 年,河西水库辐射右甸坝农田灌溉面积 2.40 万亩。1988 年 11 月,受澜沧、耿马地震波
及第二次遇险,1990 年 6 月起实施土坝加固处理、东岸滑坡体处理、溢洪道闸门安设和 6 千米抢险公
路整修,总投资 90 万元,历时一年有余建设完工,1993 年 7 月通过省、地两级验收。2005 年,河西
【 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