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昌宁县志
P. 158

昌宁县志                     1978~2005







                                             第五章 畜牧业





                 1978 年后,昌宁县在提高畜禽存栏数同时,切实抓好畜牧业基础设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
            草饲料、科技推广等工作,着力提高畜禽商品率和畜禽产品产量,畜牧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05 年末,
            大牲畜存栏 148330 头、生猪存栏 430842 头、羊存栏 108953 只,分别是 1978 年的 1.40 倍、1.82 倍、1.21
            倍;大牲畜出栏 34394 头、肥猪出栏 312723 头、羊出栏 61671 只,分别是 1978 年的 10.16 倍、4.80 倍、
            5.38 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25.68%,比 1978 年提高 9.68 个百分点。



                                           第一节 畜牧管理机构



                 一、畜牧行政管理机构

                 1978 年 8 月,县农业局从昌宁县农林局分出单独设置,并承担畜牧工作职能。1983 年 12 月,县
            农业局更名为县农牧局。1996 年 12 月,县农牧局分设为县农业局和县畜牧局。1997 年 9 月,县畜牧
            局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畜牧经济科、法制宣传教育科,核定人员编制 15 名。2002 年 6 月,不
            再保留县畜牧局,其职能并入县农业局。2004 年 4 月,恢复县畜牧局,内设办公室、畜牧生产科、兽
            医药政管理科,人员编制 15 名,其中行政编制 5 名、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编制 8 名、工勤编制 2 名。
            2005 年,实有干部职工 13 人。

                 二、畜牧事业机构

                 1978 年 8 月,县农业局下设畜牧兽医工作站、英韬畜牧场、种猪场。1987 年,撤销英韬畜牧场。
            1997 年 1 月,县畜牧局下设兽医防疫检疫站、畜禽品种改良站、饲草饲料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
            2003 年 3 月,兽医防疫检疫站、畜禽品种改良站、饲草饲料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合并为畜牧兽医
            科技推广服务中心。2004 年 10 月,撤销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设立畜牧兽医工作站、兽医卫
            生监督检验所,人员编制 40 名。2005 年,实有专业技术人员 47 人,其中高级职称 1 人、中级职称 18
            人、初级职称 18 人、技术工人 10 人。



                                              第二节 畜牧资源



                 一、饲草
                 1978 ~ 2005 年,昌宁县畜牧饲草主要来源于自然草山、人工种草、农作物秸秆。

                 自然草山 1982 年,昌宁县草场普查结果显示:天然草场面积 247.58 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
            194.02 万亩。1985 年后,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山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自然草场面积逐年下降。
            此外,随着紫茎泽兰、蕨类植物、大将军、狼毒等植物蔓延,自然草场质量下降。2005 年,昌宁县有
            草场面积 184.92 万亩。
                 人工种草 1978 年,昌宁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引进聚合草(紫草)推广种植。1981 年引进黑麦草、


            【 100 】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