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昌宁县志
P. 159
第五章 畜牧业 经济卷
红三叶、白三叶、白脉草、串叶松香草、扁穗雀稗试种。1987 ~ 1990 年,投资 8 万余元,从新西兰、
澳大利亚等国引进红三叶、白三叶、串叶松香草、鸭茅哇拉尼等牧草种 2500 千克,在大田坝、柯街、
漭水、翁堵、耈街等乡镇种植 4950 亩。1991 年,在大田坝乡湾岗村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非洲狗尾草、
白三叶、鸭茅、草地早熟禾 3000 亩。1992 ~ 1997 年,在达丙风吹山建设人工草山 1500 亩,品种有
非洲狗尾草、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1999 年,引进鲁梅克斯牧草试验、试种、推广。2000 年,引进
一年生多花黑麦草种推广种植。2001 年,推广种植皇竹草 500 亩。2003 年,推广饲料玉米 15 亩、高
丹草 5 亩、紫花苜蓿 9 亩。2005 年,种植一年生多花黑麦草 2 万亩。2004 ~ 2005 年,昌宁县实施天
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恢复建设人工草地 15540 亩,改良草山草坡 33620 亩。
农作物秸秆 昌宁县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草、麦秆、玉米秆、甘蔗叶、豆秆等,除少部分用作积
造农家肥外,大都贮藏下来作为饲草。1978 年,产生农作物秸秆 12.75 万吨。1990 年,产生农作物秸
秆 13.52 万吨。2000 年,产生农作物秸秆 55.80 万吨。2005 年,产生农作物秸秆 57.20 万吨。
二、饲料
1978 ~ 2005 年,昌宁县畜牧饲料主要有青贮饲料、配合饲料两种。
青贮饲料 1987 年,昌宁县开展青贮饲料试点和推广工作,柯街、卡斯、鸡飞、翁堵、城关、漭
水等 8 个区镇 26 个乡(处)60 个社 112 户农户和农场,使用青贮塑料袋 211 个、地下青贮窖 147 个、
水泥窖 21 个,制作青贮饲料 251.90 吨,其中红薯藤 123.80 吨、玉米秆 110 吨、芭蕉芋 18.10 吨。1990 年,
在 13 个乡镇 71 个村(办事处)129 个社 315 户农户推广青贮饲料,由季节性青贮过渡为全年青贮,
青贮品种拓展到苕子、蚕豆秆、马铃薯茎叶、蔬菜脚叶、野菜、野草等。1991 年,在达丙观音山脚用
稻草制作氨化饲料 60 吨,用来养牛。1995 年,在卡斯乡邑林村开展秸秆氨化技术现场培训,推广秸
秆氨化技术。1996 年,在鸡飞乡邑等村、柯街乡联合村推广秸秆氨化技术,建永久窖 2455 立方米,
用甘蔗稍尖制作青贮饲料 1105 吨,用稻草、玉麦秸秆制作氨化饲料 620 吨。同时,在鸡飞乡邑等村和
二甲牛场用稻草制作微贮饲料 12.50 吨。2004 年,贞元畜牧公司建青贮池 4452 立方米,用甘蔗稍尖制
作青贮饲料 3719 吨。2005 年,昌宁县 125 个村(社区)有 1400 户农户,建永久窖 2100 个 7520 立方米,
使用青贮袋 700 个,青贮饲料 9.36 万吨。
配合饲料 1987 年,昌宁县在县粮油加工厂、昌宁一中、达丙综合厂、县兽医站试验、示范,推
广使用“翠竹牌”复合饲料添加剂养猪。1988 年,县畜牧兽医站在柯街乡 10 户经济效益示范户中推
广配合饲料、“翠竹牌”复合饲料添加剂、骨粉、鱼粉、生长素养猪。其后,配合饲料在县域推广应用。
2005 年,昌宁县推广成品配合饲料 2.80 万吨、浓缩料 3000 吨、添加剂预混料 80 吨、饲料添加剂 900 吨。
三、畜禽品种
昌宁县家畜以猪、牛、羊为主,有少量骡、驴、马,禽主要以鸡、鸭、鹅为主。至 2005 年,猪、
牛、羊和家禽均引进过外来品种进行改良,马及马属品种主要是本地品种。
猪品种 昌宁当地品种主要是保山大耳猪,1978 年起实行杂交改良,引进约克、盘克、巴克夏、
长白、陆川、荣昌、内江、金华、新华、瘦肉型杜洛克等猪种,与当地品种进行杂交改良。1985 年 10
月,从湖北省三湖农场引进瘦肉型杜洛克公猪、母猪各两头,从江苏引进肉脂兼用型新淮公猪 11 头、
母猪 17 头。同年起,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1986 ~ 1990 年,引进瘦肉型汉普夏公猪 4 头、母猪 4 头,
瘦肉型长白公猪 4 头,内江猪 8 头。至 1990 年,繁殖杜洛克、新淮、汉普夏、内江纯种猪 1019 头供
群众饲养,汉本杂交改良 910 窝 7200 头。1991 ~ 1995 年,人工授精改良 95939 窝。至 1995 年,昌
宁县设有猪配种改良站 12 个,杂交改良普及率 77.30%。1998 ~ 2003 年,引进公猪 14 头、母猪 40 头,
【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