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昌宁县志
P. 153
第四章 农 业 经济卷
1980 年,县鱼苗站在城关公社乐腊寨生产队开展稻田养鱼试验。80 年代初,温泉供销社在小桥温泉用
小池塘引地热水养殖罗非鱼,鸡飞供销社在鸡飞温泉建池用地热水养鱼,1983 年柯街农场在橄榄河用
地热水养殖罗非鱼。其后,湾甸乡热水寨子农户开挖 10 ~ 80 平方米不等小池塘用地热水养殖草鱼、
罗非鱼、胡子鲶等热带鱼类。1983 年,一些农户开始尝试稻田养鱼,以后逐步在右甸坝、勐统坝推广。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从事鱼类养殖农户逐年增多,一些地方还有养鱼专业户,人工养殖鱼类
陆续上市。1985 年,渔业养殖面积 1642 亩,生产成鱼 47.25 吨;渔业产量 71.20 吨,其中天然捕捞
23.95 吨;稻田养鱼面积 959 亩,仅占可养殖面积 4.77%。1990 年,渔业产量 144.30 吨,其中养殖捕
捞 121.10 吨、天然捕捞 23.20 吨。1993 年起,昌宁县加大温泉开发利用工作力度,热水养殖量逐年减
少。1995 年,人工养鱼面积 22725 亩,其中稻田养鱼 19649 亩;渔业产量 457 吨,其中养殖捕捞 425 吨、
天然捕捞 32 吨。1996 年,昌宁县举办稻田养鱼高产试验项目 300 亩,稻田养鱼面积 25016 亩,产量
507.80 吨。1998 年,稻田养鱼面积 4 万亩。2000 年起,推广科学养鱼技术和发展生态渔业,引进渔业
机械,应用肥水养鱼技术推广鱼、鸡、猪良性循环养殖,鱼、果或鱼、果、菜相结合,人工养鱼产量
逐年增加。同时,县农业部门每年还创建稻田养鱼示范 200 亩。2005 年,人工养鱼面积 47730 亩,其
中稻田养鱼 42080 亩、水库养鱼 2250 亩、池坝塘养鱼 3400 亩;渔业产量 2440 吨,其中养殖捕捞 2360 吨、
天然捕捞 80 吨。养殖捕捞产量中,水库养鱼产量 160 吨,稻田养鱼产量 1260 吨,池坝塘养鱼产量 940 吨。
昌宁县仅有温泉供销社还在利用地热水养鱼。
三、成鱼捕捞
1978 年,昌宁县开始使用小型刺网在水库、江河捕鱼。至 1984 年先后 7 次派人到省内外学习淡
水养殖和水库养殖捕捞技术。1985 年起,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到小(一)、小(二)型水库培训捕捞技术。
同年,河西水库购置机械渔船 2 艘,昌宁县有渔网、渔具 150 件。1990 年,水库成鱼主要使用三层刺
网捕捞,河流成鱼使用 10 ~ 20 米小丝网捕捞。2000 年,推广水库定置网箱养殖。2005 年,昌宁县有
捕捞生产渔船 12 艘,捕捞网具近千件。
四、渔政管理
1989 年 11 月,县水利电力局设立渔政管理站,重点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宣传贯彻和
查处电、毒、炸鱼案件。2001 年起,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印发宣传资料广泛宣传《中
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每年 6 ~ 7 月实行公安、水政监察等多部门联合,查处沟渠、河道、稻田中
非法电鱼、炸鱼、毒鱼活动,并与水产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签订安全生产和健康养殖责任状,开展水
域滩涂养殖证发放试点工作。2003 年 7 月,渔政管理站划归县农业局;10 月,更名为渔业行政执法大
队。同年,收缴电捕鱼器 30 台。2005 年,开展渔政执法检查,没收电捕鱼器 40 台,核发第一批水域
滩涂养殖证 86 户 3791.69 亩。
第十一节 农业场站
一、湾甸农场
机构沿革 1978 年 1 月,云南省湾甸农场(云南省第 15 劳动改造管教队)内设政治处、行政办公室、
管教科、生产科、财务科、供销科;场部设党委,有子弟学校、医院、商业公司、招待所、职工食堂,
实行中队建制(设 16 个中队)。3 月,开办幼儿园。10 月,恢复共青团总支委员会。1980 年 2 月,
【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