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2 -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252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 2017
(二)堵口查源,因河施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抚仙湖主要入湖河道河(段)长
责任制,按照县统筹、镇(街道)管理、部门协作、村(社区)具体负责、群众参与”的要
求,细化了分工,明确了责任,建立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河(段)长、片长责任制管理
网络,健全河道“条条有人管、段段有人护”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
到底、不留死角”的工作格局。根据河段长责任制明确的职能职责,由各河(段)长牵头,
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对河道进行实地踏勘,认真排查污染源,提出河道治理思
路,形成初步的治理方案。针对各条河道的初步治理方案,积极与省环保厅、市水利局、
市抚管局汇报对接,并邀请省环科院相关专家对河道治理工作问诊把脉,切实找准河道治
理的方向。四是按照省市明确的治理思路,由各条主要入湖河道责任单位负责,按程序选取
水环境保护治理经验丰富、实力强、资质硬的编制单位开展河道实施方案及可研编制工作。
(三)多措并举,全力治河。“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10.8亿元,省级专项资金5.2亿元,市县融资18.9亿元,为河道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强化源
头治理,关闭径流区20家企业、49个砂石场,对帽天山周边14个磷矿点实施了关停禁采;坚
定不移建设湖滨生态走廊,实施林业生态建设22.73万亩,公益林管护29.1万亩,增加生态涵
养林4.22万亩,种植核桃7万亩,开展水土流失防治180平方公里。强化县城、农村污水治理
全覆盖,为河水清澈打下坚实基础。加大农村垃圾回收处理及污水管网建设,建成污水处理
厂4个,日处理污水2.2万立方米,先后完成238个村落整治,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33公里,实
现了村庄污水收集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7%,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达98%,农村生活
污水处理率达81.67%,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80%。加大径流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面
源污染治理力度。“十二五”期间,累计流转土地2.2万亩,发展蓝莓5663亩、荷藕3050亩、
景观苗木1万亩,投入3800万元,拆除塑料大棚4827亩,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末端
治理,为清水入湖构建保护防线。实施退田环湖3528亩,同时加大退人、退房、退塘工作,
2013年启动了抚仙湖北岸万亩湿地建设,一期退人1506人,拆除房屋283宗9万平方米。目前
正在实施广龙旅游小镇建设,搬迁人口6006人,拆除房屋面积60万平方米,于6月30日前全
部退出;成立了8个河道工程管理局,投资9亿元对抚澄河、山冲河、代村河、梁王河、路岐
河、尖山河、大鲫鱼河等8条河道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并安装河道垃圾打捞器19台,在河道末
端建成人工湿地32块2394.99亩、湖滨缓冲带7425亩,每条河流入湖水质均达到了Ⅲ类。
(四)加强管护,完善机制。每年安排县财政预算199万元作为河道保洁管护专项经费
(常委8万元、其余县级领导5万元),县级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河道保护资金,为河道的
清理保洁工作提供资金支持。每年投入800万元对建成的27个“十二五”水污染防治项目进
行管理维护,有效发挥工程效益。进一步完善每条入湖河道的保洁管护制度,借鉴目前管理
运行效果良好的河道管理成功经验,推广抚仙湖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及抚仙湖环境卫生清扫
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聘请有经验的公司和人员负责对河道开展日常巡查及清扫保洁,并对
保洁人员工作情况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形成长效的河道管护机制。成立河道治理办
公室,全面加强河道保洁工作的日常监管。在河长巡河的基础上,河道办按照考核办法的
要求,定期、不定期多频次的对河道的日常管护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通
报处理;聘请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入湖河道实施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为河
道整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科学的决策依据,并在每月的全县河道保洁日集中组织干部职工对
河道进行清理保洁,积极开展“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湖滩、清洁田园”四清保洁专项
行动。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