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6
P. 151
重要讲话
节,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普
及,资源在城乡优化配置、产业在城乡优势互补、人口在城乡有序流动、利益在城乡合理分配,实
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54%以上。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
约束,按照“一主四片区”城镇空间结构,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完善主城区、重点镇、
一般镇规划。以完善城市路网、增强通行能力为重点,启动西一环与振兴街之间5条连接线和榕峰路
北延线等3条城市道路建设,打通城双路北段等城市断头路,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城区道路基本
贯通。着力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地景公园建设,尽快启动东河生态轴和西河城市休闲公园项
目,扎实抓好城市管网、城市供水、防洪抗涝、污水处理、“五化”工程、棚户区改造、城市综合体
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积极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
动,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五年行动计划,更好地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人居环境需求。坚持产业和城镇良性互动,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向中
心城区和集镇适度集中,推动二产三产合理聚集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民生改善工程。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抓手,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
关注热点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实现共享发展。突出精准,完善机制,
挂图作战,坚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确保到2019年宣威贫困县摘帽、12
个贫困乡镇和98个贫困村出列、现行标准下的12.8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
口“两不愁、三保障”。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确保
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合理配置教
育资源,着力夯实教育基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育内部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卫
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一院新区尽快建成投用、市二院迁建完成,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群众性体育事业,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完善救灾救助、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民政服务能力。落实信访责任,规范
信访秩序,控制信访增量,减少信访存量,确保信访形势持续好转。夯实生产基础,强化源头治理,
落实监管责任,维护安全生产持续平稳的局面。深入推进国家安全防控体系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
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文明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统
筹推进。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绿色发展负面
清单等制度,完善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和监测预警机制,逐步形成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
理相结合,政府治理、企业治理、公众治理并举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循环发展,在生产力布局、
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促进人与自然、发展速度与环境承载力、开
发与保护协调发展。扎实抓好生态乡镇、生态市创建工作,加大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力度,大
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生态
涵养修复工程,认真做好以北盘江流域宣威段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
工作,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力争“十三五”期间把我市创建为省级生态市。
保障强化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