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6
P. 155

重要讲话



            规上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2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30286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0元、增长10.3%,圆满完成了全年
            各项目标任务。

                 (一)产业转型初见成效
                 始终坚持把抓产业作为抓发展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
            型,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产提质发展。着力稳粮食、兴龙头、建基地、强支柱,启动生物产业
            园规划,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提高4
            个、2个百分点,分别为25%、62%,打造现代农业强市迈出新步伐。全年产粮8.39亿公斤,总量和
            增幅在全省县(市、区)持续保持第一位。改造升级宣硕猕猴桃等50个特色产业园,新增宣威市级
            农业龙头企业10个,累计达54个。稳定发展烤烟生产,收购烟叶60万担,实现产值8.89亿元,烤烟生
            产大县地位进一步巩固。成功处置布鲁氏菌病感染疫情,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小区103个,预计出栏肥

            猪371万头,生猪总量和产值均居全省首位。二产转型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持续改造提
            升传统产业,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工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86万吨,超额完成年
            度任务。云峰公司、磷电公司、恒邦磷化技改和宏志新能源公司日处理500吨生活垃圾发电等项目加
            快推进。中广核48兆瓦三尖山风电场带电运行。云南顺瑞科技年产9000吨调味品、8000吨豆制品生
            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筹建液态金属“五中心一委员会”,深圳沣宬LED照明器材项目落地建设,
            液态金属产业化生产迈出步伐。三产加快发展。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家政服务等新兴现
            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限额以上现代商贸物流企业61户和国家4A级物流企业1户。成功举办“中国
            宣威火腿美食旅游文化周”,全国宣威火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一城一圈三
            线”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推进,普立尼珠河、东山芙蓉彝寨等景区景点启动规划建设。“互联网+农村
            电子商务”加快成长,建成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50个村级服务站,月
            交易额达1200万元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以“五网”建设为重点,持之以恒打基础、强后劲,统筹推进500万元以上续建项目208个、新
            开工项目94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入再创新高,成效更加明显。宣曲、沾会高速公路

            宣威段建设加快推进,国道326线宣威段改造启动实施,34条242公里农村公路有序推进;宣威支线
            机场选址报告通过国家民航局评审,预可研等前期工作交叉进行。石城河、沈家河、明德水库等水
            利项目加快扫尾,革香河城区段等5条河流治理、8件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工,300件村镇供
            水工程顺利实施。万家口子电站、天然气昭通支线宣威段85公里输气管道建设进展顺利,35千伏杨
            柳变、得禄变增容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通信基站、光纤、4G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行政村光纤通
            达率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

                 (三)统筹城乡步伐加快
                 坚持内涵式发展,推进城乡建设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综合
            城镇化率为45.8%。中心城区和集镇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启动投资28亿元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前
            期工作,西一环、地景公园等项目进入扫尾阶段,打通城双路等6条城市“断头路”,15个城市“五
            化”项目建成投用。特色小集镇建设持续推进,38个“一水两污”、24个省级重点建设村等项目加
            快实施,完成2.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85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城



                                                                                                             115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