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6
P. 145
重要讲话
产市场低迷、财政增收乏力等重重困难,坚持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
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依法治理和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全力打基础、优环境,兴产
业、惠民生,重法治、强保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效。
(一)过去五年,是经济发展曲折前行的五年
五年来,市委主动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影响,努力破解瓶颈制
约,经济发展经历了高速增长、急剧回落、企稳回升三个阶段。第一产业始终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功能从传统的农产品供给向循环农业、特色产业、休闲观光、
文化传承等领域延伸。第二产业着力突出转型升级这个重点,工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传统工业
一枝独大的格局被打破,以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以液态金属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逐步成
长。第三产业从传统的住宿餐饮和批发零售业向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生态文化旅游等领域拓
展。2010年—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48.2亿元增加到223.8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总收入从20.3
亿元减少为19.8亿元、年均减0.5%,总支出从33.8亿元增加到63.6亿元、年均增长13.5%;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从9亿元增加到11.3亿元、年均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31.3亿元增加到61.9亿元、
年均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1.1亿元增加到136.2亿元,年均增长17.4%;城镇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671元增加到27709元,年均增长1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735元
增加到9193元,年均增长19.7%。
(二)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的五年
五年来,市委既注重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更注重把扩大投资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举
措,在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建设等方面逐年都有新突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4亿元,比
“十一五”时期增长21%。立足提升公路等级,着眼构建大交通格局,积极谋划争取,认真组织实
施,新建和改造公路1341公里,普立—宣威高速公路建成投用,宣威—曲靖、沾益—会泽高速公路
宣威段顺利推进,全市所有乡镇均通柏油(硬化)路,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率从34%提高到93.8%;宣
威支线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把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统筹解决资源性缺水、工
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建成水利工程6万余件,新增库容0.9亿立方米,解决58万人、74.2万头
牲畜饮水问题,农田灌溉保证率达40%。坚持优化传统能源和发展新兴能源并举,着力改善城乡电
力基础设施,全市电力负荷增长需求得到保障,实现城乡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积极发展风能、太阳
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新能源,三尖山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快速推进,城市燃气管网覆盖面不断
扩大。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向企业、学校、乡村等生产生活领域拓展,4G网络、宽带
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数字宣威”建设成效明显,信息社会化水平快速提升。
(三)过去五年,是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的五年
五年来,市委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落实“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强化城镇规划约束,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趋同性,不片面追求扩面积、上
规模,着力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综合城镇化率达44.3%,年均提高1.26个百分点。着力夯实城市基础设
施,西一环建设加快推进,打通城市断头路9条7.6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西山森林公
园一期建成投用;持续实施“五化”工程,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并迈入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