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98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 /2016
之都、休闲之都”机遇,着力打好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抗战文化 “三张名片”。加快黄龙玉
文化产业园区、邦腊掌 4A级景区、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建设,实施一批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特色
旅游农庄和中部温泉旅游产业带工程,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康体设施和旅游度假区。到 2020年,
全县建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温泉旅游项目 3个以上,开发建设龙新、勐糯、象达、腊勐 4
个旅游小镇及全县 10个美丽宜居乡村、20个特色旅游农庄。
加快旅游线路开发。着力打造县城—邦腊掌—龙江蚌别温泉—古城寺—龙江特大桥—松山—县城
(北线),县城—松山—怒江峡谷—三江口—小黑山—蚌渺湖—县城 (中线),县城—小黑山—蚌渺湖
—三江口—怒江峡谷—勐糯—木城—象达—县城 (南线)3条旅游内线;加快拓展龙陵—芒市—瑞丽
—陇川—盈江—梁河—腾冲—龙陵旅游外线,建立 “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无障碍、企业有收
益”的区域合作机制,推进无障碍文化旅游。
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积极融入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区和孟中印缅黄金旅游圈,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
路。大力发展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康体旅游、跨境旅游等,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
推动旅游定制服务。
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加快建设历史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着力打造
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和精品演艺产品,鼓励创造优秀文化产品,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拓展旅游文化
新业态。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红旗桥至龙山卡、G320保山至龙陵公路建设,开工建设 G219黄草
坝至龙镇桥、S233三达地至龙镇桥、S234半斤坝至隔界洼等一批二级公路。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强
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旅游经营管理、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
强化旅游产品推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和线路,以 “中国松山·宝地
龙陵”为对外宣传名片,抱团开展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不断增强龙陵旅游吸引力。
3.重点园区项目和企业
强势推进黄龙玉文化,加快建设黄龙玉博物馆、小黑山黄龙玉地质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强劲推
进温泉养生文化,加快邦腊掌 4A级景区、镇安热水塘二期工程、中部温泉旅游产业带及龙川江国际生
态旅游度假区、小黑山—蚌渺湖生态旅游区、怒江大峡谷旅游开发、龙江古城山旅游开发、象达侨乡
及龙新、镇安、腊勐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等一批重点项目;强力推进抗战文化,切实加快松山大战遗
址纪念园建设,扎实做好滇缅公路 (松山)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重点培育龙陵县松山大遗址管理
有限公司、保山康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龙陵县邦腊掌温泉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及主营业务
收入上千万元的文化企业。
三、支撑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进机制
成立龙陵县重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每个重点产业
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主抓,共同推动全县重点产业培育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
在县重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一个重点产业 “一个推进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发展
规划、一套配套政策”的思路,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明确各重点产
业推进组的主抓部门和配合部门,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制定规划方案
各重点产业工作组要牵头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产业发展规划要系统明确
“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布局重点、发展方向、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措施、政策体系等,
并做好与全县 “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年度实施方案要明确年度发展目标,提出重点推进项目、
· 6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