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9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369
执政论坛
“三建” “四讲” “五结合”
打通基层理论武装工作 “最后一公里”
中共龙陵县委常委 县委宣传部部长 董斯璇
为充分发挥郑垧靖精神的感召力,传承郑垧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宣讲模式,推进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成果的大众化、通俗化,在省、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龙陵县于 2012年 2月正式挂牌成
立了郑垧靖基层宣讲团。宣讲团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团长,结合龙陵实际分为县情、先进人物
事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重要会议精神、党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六个
课题小组,并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制度、调研回访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联系单位制度和综合考核制
度等管理机制。同时,在全县 10个乡镇分别组建了郑垧靖基层宣讲团宣讲小组。自宣讲团成立以来,
已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理论政策、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教育、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宣讲 5800余场次,覆盖全县 10个乡镇、121个村
(社区),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 3万余份,受益干部群众 22万余人次。先后形成了 《放下身段交朋友》
《情深意切说真话》《心系民忧解难题》和 《倾情基层办实事》等 4篇经验材料,《接 “地气”的宣讲
团》专题片 1部,有 《郑垧靖基层宣讲团工作信息》和 “郑垧靖基层宣讲团网络专栏”两个宣传平
台,建立了规范的宣讲工作台账,2014年荣获 “全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一、宣讲特点
(一)“三建”聚人气,打通基层理论武装深度覆盖 “最后一公里”
一是加强基层宣讲队伍建设,构建特色理论铁军。挑选政治理论素质高、口语表达能力强、热衷
理论宣讲的专家、干部和群众,组建精干的宣讲队伍,形成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草根讲故事的
格局。宣讲团成员由最初的 5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 350多人,当中既有党员领导干部、老科技工作者、
老教师,又有少数民族干部、基层干部、乡贤能人和普通群众。通过集中培训、反复试讲和个别指导,
努力提高宣讲水平,当好群众的 “理论翻译”。二是加强基层宣讲平台建设,构筑牢固理论堡垒。依
托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特色理论教育,与国防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 《松山战役
研究》等专题教学,组织重走惠通桥、滇缅公路、中国军队进攻松山路线和参观李鑫故居、党史人物
陈列馆、郑垧靖事迹陈列室等现场体验式教学,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
抗战精神教育、国防教育的内涵,改变 “灌输式” “填鸭式”的干部教育模式,增强了理论武装的针
对性和吸引力。三是加强基层宣讲网络建设,构建基层宣讲合力。充分发挥全县 10个乡镇宣讲小组的
作用,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 《龙陵社科》和 《龙陵文化》等资源平台宣传理论政策,借
助 “乡村讲堂”“感恩教育” “火塘会”等宣讲品牌和资源,直接到群众家门口和田间地头 “送学上
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讲网络,做到理论服务群众不留 “死角”。切实发挥 “学习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级示范点”—龙山镇、基层理论宣讲市级试点—碧寨
乡梨树坪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理论宣讲示范区。
·
3
·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