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7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367
执政论坛
(一)突出抓好文化品牌打造
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提升文化旅游整体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宣传,突
出抗战文化的引领作用,按照 “1+2”思路推进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 “三张名片”
的打造提升。继续抓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
内旅游交易会,借助网络、报刊、杂志等现代传媒手段,对我县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宣传促销。一是突
出打造抗战文化品牌。继续围绕 “五个一” (一座山—松山、一座桥—惠通桥、一条江—怒江、一条
路—滇缅公路、一座城—龙陵县城)思路,充分保护、深入挖掘、整合开发县内抗战文化资源,强化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力度,力争形成一个以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为龙头、县城和乡镇抗
战遗址遗迹为补充的抗战文化旅游产业链,全力构建抗战文化产业集群。二是突出打造黄龙玉文化品
牌。强化黄龙玉基础研究,加快推进黄龙玉都、黄龙玉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加强玉雕人才培养,继续
加大 “龙陵黄龙玉雕”品牌宣传力度,引入翡翠、玛瑙等珠宝玉石原料进入公盘交易,着力将龙陵打
造成为以黄龙玉为主体,奇石、翡翠、玛瑙为补充的珠宝玉石加工销售集散地。三是突出打造温泉养
生文化品牌。综合开发全县温泉资源,重点开发提升邦腊掌、蚌别、镇安温泉、蚌渺湖、三关、朝阳
等温泉,形成各具特色的温泉文化圈。四是突出打造休闲农耕文化。打造滨河景观带,拓河为湖,环
湖植景,形成林中有湖、绿水相依、林荫苍翠、山水媲美的境况;打造老东坡、西山坡、黄土坡森林
公园,使龙陵四周山脉耸翠,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幽静古野的原始情调;打造 “购物一条街” “餐饮一
条街”“夜市一条街”等特色商业街,全面整合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多种都市主流新业态,聚
集超强人气与商气,在汇聚财富的同时享受美景的环绕;打造特色农耕文化,充分发挥龙陵湖、蚌别
温泉等资源优势,以龙陵湖项目为依托,努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集休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特色
农耕文化。
(二)全面抓好宣传营销策划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旅游资源、产品和线路,以 “中国松山!宝地龙陵”为对外宣传名片,
抱团开展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一要强宣传。整合各类宣传资源,以大手笔、大声势的形象广告宣传
和选择性、连续性的参展促销推介为主要手段,通过刊播旅游宣传片、制作旅游宣传册、建立旅游网
站等方式,宣传推介我县民族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热点、看点和卖点。二要树品牌。围绕文化旅游
产品特色,策划、开发、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黄龙玉品牌效应,提升黄龙玉文化内涵,做好
提质增效,进一步抓好石斛、茶叶、核桃等土特产品的精加工,发展壮大象达油纸伞、少数民族服饰、
民间工艺品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三要拓市场。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制定促销宣传计划和方
案,找准市场定位,主攻重点市场,集中财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人气,提高景区知名度。
以保山黄金三角旅游环线、德宏旅游环线打造为契机,以滇西边境县市区域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为平台,
加快与德宏、腾冲旅游产业对接,实现资源共享、联动互利。鼓励和引导有条件、有实力、有信誉的
旅游企业 “走出去”。
(三)着力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加快龙陵龙山卡至红旗桥红色旅游线路、东坡森林公园、龙玉大道、黄南线等项目建设进度,力
争早日建成运行;加紧跟进龙川江国际生态旅游区、蚌渺湖等一批再谈项目,争取早日进入实质性建
设阶段;谋划好松山旅游小镇、象达侨乡小镇、勐糯一体化城镇等小镇建设,与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
建设相结合,加快乡村文化大众旅游建设步伐;以县城周边、邦腊掌景区周边、松山旅游小镇、蚌渺
湖沿线为重点,引导扶持农家乐、农家旅馆、休闲山庄等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用足用活国家、省、市
相关政策,研究出台促进龙陵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县级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旅游景区、宾馆酒店、旅游购物场所、文化娱乐等旅游
项目建设,缓解地方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
3
·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