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183
部门工作
(三)抓工作推进,助力脱贫攻坚
与发展集体经济 “双推进”。由县财政贴息 5%,发放 “党员贷款”3000万元,扶持 500多名党
员,扩大生产规模、培植主导产业、率先脱贫致富。投入 1200万元,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统筹 “短、
平、快”产业,发展壮大 “薄弱村”31个、培育 “富裕村”5个、打造 “经济强村”1个,形成了发
展特色化、收入多元化、使用制度化,破解了 “无钱办事”难题。与发展特色产业 “双推进”。围绕
胡蜂、石斛、黄山羊、烤烟、黄龙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行 “支部 +合作社” “支部 +特色产业
链”“支部 +特色经济组织”模式,在各种经济组织上 “建”党支部 13个。与中心工作 “双推进”。
结合棚户区、易地扶贫搬迁等全县重点工作,实行 “党委领导负责制” “党员挂钩制”等制度,在棚
改工作中,做到关键环节有党组织 “顶”着,关键时刻有党员 “扛”着,关键步骤有党员 “领”着;
在异地扶贫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宣传员” “协调员”的作用,引导群众算好搬迁经济、
安全保障、家庭发展、土地盘活 “四笔账”,规划 “党建 +扶贫 +移民”模式安置点 10个,建成安置
点 3个。与扶贫攻坚 “双推进”。按照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 工作思路,结合 “挂包覆盖村
(社区)、工作队覆盖贫困村、结对帮扶覆盖贫困户”要求,每村一支工作队、一名第一书记抓脱贫,
全县 121个单位挂包 120个村 (社区)、组建 3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8549名干部结对帮扶13760户贫
困户。
(四)抓专项整治,规范基础党务
落实 “党员日”和 “三会一课”。从 5月开始,要求基层党组织每月设立固定一天为党员日,以
“学习讨论、民主议事、志愿服务、交纳党费、过组织生活” 为主要内容,推行 “党员日 +” 模式,
与 “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义务劳动等有机结合,实行 “一月一主题、一督查、一通报”,有效
促进了基层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以党支部为单位,从党员名册、党员档案、
会议记录、组织关系转接存根、回执等入手,实施 “边疆党旗红” 工程。立足山区、边疆、民族实
际,紧扣 “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促发展”目标,以军 (警)地共建为基础,围绕 “四
边一化要求”,打造 “无桥党建带”,探索 “2345”模式,即: 《中共龙陵县委关于进一步深化边疆党
建工作的意见》 《关于打造 “五桥党建带”工程加强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2个纲领;
组织联建、边关联守、治安联防 3联机制;红旗、红领巾、红色经典、红袖标 4红工程;开展党建强
边、产业富边、项目固边、团结稳边、文化扬边 5边行动,形成了边疆 “2345”歌正亮、红色堡垒颜
更浓的党建局面。
二、以 “三严三实、四有四强”为目标,配优配强干部队伍
(一)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围绕 “三严三实”和 “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确立了乡镇领导班子 “四有四强”建设目标,即
“有信念、有担当、有规矩、有正气,党建工作能力强、科学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依法办事
能力强”,用正确导向引领班子建设。制定 《龙陵县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和村 (社区)干部进入乡
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方案》,采取民主测评、德和作风反向测评、实绩评价、组织评价 “两测评两评
价”的方式,对全县通过资格复审符合选拔条件的 48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和 13名村干部进行深入考
核。2016年,县委常委会共讨论干部 3批 271人,其中提拔 64人、实行试用期 22人,择优选拔 8名
乡镇事业编制人员、3名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二)合理搭配优化领导干部结构
抓实分析研判、干部考核、巡回督查、业务指导、责任细化、纪律要求等工作,认真做好县乡村
三级换届工作。2016年县委换届,共选举产生了 39名县委委员,7名县委候补委员,11名县委常委;
·
4
·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