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85

重要决策

                  早投产、早达效。采取产供销、银政企对接等措施,全力协调保障生产要素,切实帮助企业
                  解决融资难、用地难、销售难等问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资源重组、品牌整
                  合等途径扩大生产规模,支持磷化工等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精细磷化工;做强新型建
                  材业,将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工业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要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坚持高起点
                  规划、大手笔建设、多元化投资,以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突破。全力推
                  动仙湖古镇、广龙旅游小镇开工建设,加快寒武纪乐园、立昌艺术小镇及托管区域重大生态
                  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成28公里仙湖时光栈道建设,启动环湖栈道、慢行系统、环湖综合交
                  通提升改造、停车场及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按照5A级景区标准,启动抚仙湖和澄江
                  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建设,探索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努力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全力推进“抚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要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
                  念,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进程,拉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
                  和综合效益。要找准融合点,以第一产业为基础,推进一产与二、三产业融合,做精农业、
                  做强加工业、做特第三产业,利用“互联网+”,加速产业融合进程。要培育支撑点,加大
                  对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
                  领、示范、带动作用。要紧扣核心点,构建多方利益链接机制,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的增
                  值收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到2017年,力争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亿元、
                  28亿元和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4.1∶33.0∶52.9调整为13.3∶31.1∶55.6,初步
                  培育成功2~3个新支柱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第四,着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先创优行动计划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化解过剩产能、消化地产库存、防范债务风险、降低企业成本、
                  逐步补齐短板、有效扩大消费为重点任务,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
                  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注重“提质量”,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提质
                  增效为主攻方向,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水平,在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上积极探索,全面提升高原
                  特色农业、食品药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品质量,着力打造“澄江品质”;注重“保
                  存量”,区分不同情况,既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又对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做好服
                  务,在抓生产上下功夫,力促复工复产,扭转下滑局面;注重“降成本”,切实落实中央、
                  省、市减轻企业负担各项优惠政策,利用好结构性减税、差别电价、财政金融扶持等调控手
                  段,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在需求侧,要以释放消费新需求为核心,继续实施好养
                  老、健身、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重点领域消费工程。充分发挥抚仙
                  湖和帽天山两大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流旅游硬件设施,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整治旅游
                  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消费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全面落实调整住房公
                  积金等相关政策,刺激消费市场,增强市场购买力,把全县存量公租房作为棚户区改造、移
                  民安置、地质灾害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安置用房或过渡房源,加大政策性
                  补偿货币化安置力度,鼓励和支持购买存量住房。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
                  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促进住房消费,带动建材、家电等消费。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建
                  设,积极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着力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完善农村商业网点,激
                  活城乡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新兴消费业态,促进社会消费持续增长。
                       第五,着力实施财政增收争先创优行动计划
                       要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做好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在“收”的方面,创新理财思

                                                                                                      41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