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86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生态文明屏障建设与生态文化传统
云南大学教授 周 鸿
人群的健康,人人享有生态福利、生态公正、生态
一、前言
正义和生态义务,社会能提供生态安全保障的可持
文化是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而文明是 续发展的人类高级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某一地域文化对环境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也可 要推进生态民主进程,强调人人拥有生态环境的知
以理解为文化的地理、时间、空间的三维进程。人 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享有清洁的空气、洁净的
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既具有生物生态属性又 水和所有绿色福利的权利,并把生态补偿机制引入
具有社会生态属性。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广布的 人权概念之中。
一个生物种,就因为人类具有文化。作为社会的 在云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用生态文化建
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不同的文化。由 设绿色生态文明屏障,要注重弘扬各民族博大精
于环境的多样化,人类的文化也是多样化的。环境 深的生态文化传统。云南26个民族,都有热爱大自
与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在人类对地球环 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传统。例如风水
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创造文化来适应自己的 文化传统,各民族的图腾文化传统和神山森林文化
生存环境,发展文化与促进文化的进化来适应变化 传统等。这些传统文化,包容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
的环境。随着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尖锐化,为 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需
了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发展,人 要对这些优秀文化传统进行政策诱导,通过乡规民
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来修复由于旧文化的不适应 约对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加以保护和传承,因为这
而造成的环境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 些文化传统正是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云南生
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文化 态文化的根。
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也是人类建设生态文
二、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与云南生态文明绿
明的先进文化。
色屏障建设
文明是人类在保持与环境平衡的前提下不断
导致进步的一种状态。只要支撑文明的自然资源还 人类的文化经历了由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向
存在,文明就只是统治者或统治民族的更替、朝代 科学文化的演进,而人类的文明也经历和正在经历
的变迁而已。而真正使一个古代文明彻底消亡的原 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
因,是支撑这个文明的自然资源的彻底破坏。
生态文明是人类总结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阶
段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黄色文明”,工
业文明阶段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带来的“黑色文
明”而重新调整自己的文化,即摒弃了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创造新
的生态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进、和谐发展的社会文
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与支撑文明的环境高
度和谐的文明,是高效的循环经济、社会公正、生
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生态文明的标志是社会
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健全、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中 西双版纳罗梭江两岸绿茵如织 (江 云 摄)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