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87

专  文


            进过程。                                               要支撑文明的自然资源还存在,文明就只是统治
                 文化是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而文明是                           者或统治民族的更替、朝代的变迁而已。而真正
            某一地域文化对环境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也可                             使一个古代文明彻底消亡的原因,是支撑这个文
            以理解为文化的地理、时间、空间的三维进程。                              明的自然资源的彻底破坏。当然,战争和其他方
                 人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既具有生物生                           面诸多的因素,可以加速自然资源的耗尽。人类
            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生态属性。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                             创造的农业文明使地球上出现了一个个辉煌灿烂
            最广布的一个生物种,就因为人类具有文化。作为                             的古文明,但由于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认
            社会的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不同的文                             识环境与其支撑的文明之间的关系,古巴比伦文
            化。由于环境的多样化,人类的文化也是多样化                              明、地中海的米诺斯文明、腓尼基文明、玛雅文
            的。环境与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在人类                             明、撒哈拉文明等,一个个随着人类早期农业对
            对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创造文化来适                             土地的不合理的利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学
            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文化与促进文化的进化来                             的原因最终消亡了,那里原来充满绿色底蕴的
            适应变化的环境。随着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尖                             土地变成了黄色的沙漠。
            锐化,为了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                                 生态文明是人类总结了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
            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来修复由于旧文化                             阶段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黄色文明”,
            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环境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                             工业文明阶段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带来的“黑色
            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生态文化。                             文明”,而重新调整自己的文化,即摒弃了以牺牲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也是人类建                             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创
            设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                                        造新的生态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进、和谐发展的社
                 探讨文明与支撑文明环境的关系可以看到,                           会文明形态。
            某一地区的社会文化与环境组成一个具一定结构和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与支撑文明的环境高度
            功能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系统,文明则是自                              和谐的文明,是高效的循环经济、社会公正、生态
            然—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一种动态平衡的时空状                             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生态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生
            态。在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中,人通过文化                             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健全、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中人
            对环境产生生态适应,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文                             群的健康,人人享有生态福利、生态公正、生态正
            明则是某一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                             义和生态义务,社会能提供生态安全保障的可持续
            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可以通过文                             发展的人类文明形态。
            化的进步和更新,主要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                                  在云南区域生态文明绿色屏障建设中,用生
            步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态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既要建设物质生态文明,也
            文明得到延续和发展。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                             要建设精神生态文明,更要建设政治生态文明。同
            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且缺乏进步和更新时,就会                             时,要注重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弘扬。其中,生态
            产生生态破坏和生态危机,当变化了的环境已经支                             政治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生态文明
            撑不了这一地区的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人                             屏障建设的火车头。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国
            类的历史证明,古文明的衰亡往往发生在自然—社                             土和公民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健康。要保证社会生态
            会—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较简单,文化比较单一、                             系统生态功能的健全、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中人群
            文化水平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特别是                             的健康,保证人人享有生态公正和生态正义,必须
            环境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不丰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首要
            地域较小的文明地区。                                         任务,形成科学的生态政治空气,制定出适合云南
                 许多历史学家把文明消亡的原因归咎于战争                           省情的保护环境的政策、法律、法规,坚持经济建
            和统制者的荒淫,而很少注意到与文明相依存的                              设中的生态红线制度、生态福利和生态公正。必须
            生态环境。实际上,文明是人类在保持与环境平                              看到,生态政策具有前瞻性和远见性,生态政策如
            衡的前提下不断导致进步的一种状态。古代的战                              果失误,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巨大的。环境政策是保
            争往往以争夺土地和土地上丰厚的自然资源为目                              护环境的大政方针,直接关系到环境立法和环境管
            的,战争不可能把一个辉煌的文明全部销毁。只                              理,也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状况。这其中,要特别


                                                                                                            4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