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88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注意生态政治文明建设中干部的决定因素,一定要 山森林文化传统为背景的生态文化,村寨建在半
强调干部的生态意识和绿色GDP意识。坚持生态环 山腰,村寨上面是神山,村寨下面是梯田,山上有
境破坏的干部终身问责任制度。要推进生态民主进 63…958公顷的原始森林,村寨后面有4…653条大沟截
程,要倡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制 留雨水。山高水长,森林就是大水库。山有多高,
度。强调人人拥有生态环境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 森林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森林——村寨——梯田
与权,享有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和所有绿色福利 组成和谐的人类生态系统,形成水分的良性循环,
的权利,并把生态补偿机制引入人权概念之中。 云南连续几年干旱,但是元阳的哈尼族梯田一直有
水,旅游十分火爆。
三、生态文明绿色屏障建设与村寨风水林文
对云南石林县的研究则表明,这里的彝族一直
化传统
传承着一种称为“密枝林”的古老文化,村民对密
在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打造民族团结示范 枝林顶礼膜拜,任何人不得砍伐,甚至连枯枝落叶
区、使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屏障和生态文明排头兵的 都不能动。由于密枝林文化传统的作用,保护了石林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弘扬云南各民族的绿色生态 县3…480公顷的村寨风水林。对石林县380个村寨的
文化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当地彝族村寨的森林覆盖率高达40%-
在云南2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对绿的图腾 88%,而汉族村寨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18%。
和对树的崇拜无处不在,几乎所有民族都在自己居 其实,云南的汉族也有生态文化传统,凡是
住的村寨边选定一片葱绿茂密的山林作为自己的风 有庙宇的地方,森林就得到保护。庙宇林就是汉族
水林或水源林,村寨的居民对这片山林至尊崇拜, 的神山森林。
严禁任何人砍伐和破坏。村寨中的苍天古树也往往 云南各民族的生态文化传统,是中国博大精
成为村中的神树加以崇拜和保护。这种生态文化传 深的“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的古
统是一种朴素的生态伦理观,也是云南值得骄傲的 典哲学里,包容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中国的传
传统文化。村寨风水林又称为神山森林。在云南, 统哲学就主张“天人合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
各民族村民一直传承着古老的神山森林文化传统, 百家就讨论“天人关系”问题。孔子提倡“天命
即畏神产生服从行为,敬神产生崇拜心理,爱神产 论”,认为自然——天命是不可抗拒的,老子主
生自觉意识。这种传统文化在中国各民族的村寨风 张“见素抱朴”,回归自然。庄子主张“不以心损
水林文化中都有体现,并且通过代际学习交流和乡 道,无以人灭天”,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孟子认
规民约的形式得以传承。 为“知其性则知天矣”。荀子虽然强调“明于天人
村寨风水林实际上是中国农村生态系统中的 之分”,但也承认天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董仲舒
一个个供应村寨水源的水库。各民族人民都懂得 则主张“天人感应”。总的来说,“天人合一”的
“山青水秀,山穷水尽”的道理,知道一旦风水林 哲学思想,就是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中国
破坏,村中的井水就干枯了;农田也会失去灌溉的 传统的山水写意画中,大自然占据了整个画面,人
源泉。云南元阳的哈尼族梯田文化,是典型的以神 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员。“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人
瑞丽市独树成林 (江 云 摄) 西双版纳傣族园曼听佛寺 (许太琴 摄)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