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3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343
政策法规
政厅、国土资源厅、林业厅,省烟草公司等按照职 耕路、生产桥、农田林网等,县级政府根据实际
责分工负责) 情况统筹安排运行管护补助经费。(省发展改革
(九)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高标准农田建设 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厅、林
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改善农田 业厅,省烟草公司,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等
灌溉排水条件、整治土地、强化配套基础设施、提 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升科技和机械应用水平,在提高粮食主产县生产能
力的同时,结合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 五、拓宽资金渠道
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
化、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基 (十二)加大财政投入及资金整合力度。各
地,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构建云 地、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进一步加
南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 大对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
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切实加
效益。(省水利厅、农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 大资金投入。要严格按照《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
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林业厅,省烟草公司等按照 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加强用于农
职责分工负责) 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资金计提和使用管理,积极
(十)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管 推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以
理制度规定,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科学化 县、市、区为基本单元,整合不同渠道的高标准农
管理。实行“省负总责、州市指导、县为主体”的 田建设资金,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提
建设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设 高资金使用效益,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
计、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以县、 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统筹使用管理机制。
市、区为单位,依托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结合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
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等有关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高标 农业厅、林业厅,省烟草公司,各州、市、县、区
准农田建设信息化精准监管机制,已完成规划任务 人民政府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和建成地块要及时“上图入库”。建立健全部门间 (十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断探索
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实时 完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补充”的多元投
查询、对比、统计、分析,有关部门要定期将实施 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基金
情况报送省中低产田地改造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 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坚持
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前提下,采取以奖代补、
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统计局, 一事一议等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
省烟草公司,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等按照职 导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工投
责分工负责) 劳。同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
原则,引导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
四、加强建后管护 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高标准农田
建设和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将高
(十一)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按照“建管 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
结合、建管并重”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 指标,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返还指标
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 交易收益。鼓励各级政府探索实行委托代建、购
费,提高工程建后管护水平。加强对项目工程管 买服务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用于高标准
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监管,积极探索建立政 农田建设,争取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省发展改
府主导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 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厅、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参与的长效管 林业厅、金融办,省烟草公司、人民银行昆明中
护机制。积极探索在项目移交时,按照受益主体 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
和范围,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 行云南省分行,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等按照
益。对公益性较强的灌溉渠系、喷滴灌设备、机 职责分工负责)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