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3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83

理论研究


            进行合并,构成生态学(oikologie)一词。1866                           (二)生态建设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Haeckel)把生态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现代环
            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                             境保护的重要开启点,中国的发展重心从“以阶级
            学”。中国植物学先驱武汉大学张挺教授于20世纪                            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环境保护
            30年代首次将“生态学”翻译成中文并与人合著了                            受到国家重视,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
            《植物生态学》一书          [1] 。                           合考虑中。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闭幕会议上,邓小
                 (一)新中国生态建设思想的缘起                               平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制定森林法、草原法、
                 新中国初始,中央政府便关注生态环保问                            环境保护法等,推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走上法制
            题,因当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压力不大,对生态                             轨道,使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得以稳步的
            环保的理论认识也尚有局限性,主要侧重点集中于                             发展。”    [8] “保护环境”得以明确写入1978年宪
            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方面,1950年5月,中央政                           法文本,1979年7月,生态学家侯学煜在《人民日
            务院发布《关于全国林业工作的指示》,提出“当                             报》上发文指出,“发展农林牧副业必须符合生态
            前林业工作的方针,应以普遍护林为主,严格禁止                             规律”,随后引发一系列的理论争议,争论焦点集
            一切破坏森林的行为”            [2] 。1952年中央林业部召             中在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上,就发展模式与方式
            开全国林业行政工作会议,“计划明年在全国造                              的思辨开始不断出现。1982年共产党十二大召开,
            林一百四十九万七千余公顷”               [3] 。1950年10月中         胡耀邦明确提出“今后必须在坚决控制人口增长、
            央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4] ,提出       坚决保护各种农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
            “发展水利”,推行“水土保持”。                                   强农业基本建设……以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
                 进入60年代,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开始受到                          高的需要,”      [9] 这是首次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出
            关注,1961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要求                          现生态平衡的概念。同年随后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
            认真贯彻“护、养、猎并举”的方针,提出“有计                             第五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划猎捕”的原则,“区别对待”决定猎捕量的原                              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计划中将“加强环境保
            则 [5] ;1962年5月,著名的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在                       护,制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发展”列为“六五”
            《人民日报》上发文,提出应当“合理利用和保护                             期间的基本任务之一,首次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
            野生动物资源”,并列举“保护珍稀动物”“设                              独立篇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1983
            置自然保护区”等具体建议,尤其从管理的视角指                             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上将环境保
            出自然保护事业涉及部门众多,“因无领导中心,                             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87年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三次
            工作难于推行”“建议国务院设一直属单位,专责                             代表大会,赵紫阳提出“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
            主持”    [6] 。随后在1962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                   态平衡是关系积极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
            《国务院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                             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
            指示》。                                               起来”。    [10] 而1986年12月通过的“七五”计划决
                 70年代,受到长期以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议中,将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在其专章中进行细化,
            经济战略的影响,引发一系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并在农业、西部经济发展等章节中也提出“防止污
            的污染事件,加之国际社会环境保护大趋势的影                              染”、改善“生态环境”等要求。
            响,中央政府开始从环境保护的层次看待与践行                                  进入90年代,国际环境问题受关注度日益高
            生态问题,1971年,国家计委成立“三废”利用                            涨,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召开,影响
            领导小组;1972年,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在斯德                            深远,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也愈发频
            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召开                            现。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双重影响,国家对生态环境
            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通过《关于                              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认识也不断深入。十四届五
            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决定》,确定环境保护的                              中全会上,江泽民在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
            三十二字方针       [7] 。1974年10月国务院出台《环境                 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对经济建设
            保护机构及其有关部门的环境职责范围和工作要                              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把
            点》,决定设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从                             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使经济
            机构上推动了环境保护的可操作性。                                   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


                                                                                                           23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